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以人民的名义
北京市通州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纪实

古貌新城

 

 

通州区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

全民参与绿色文明出行

“我们一起等灯”志愿引导活动

        自2012年通州区全面启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以来,“创城”成为通州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有效载体,成为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一股热流,有效激发了区域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提升了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今年3月29日,通州区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上听取了由区长张力兵进行的创城工作汇报。创城工作接受人民代表审议是通州区一项史无前例的创新举措,代表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将作为区政府重要工作内容,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由此,通州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全力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以人民的名义!
        强的声音
        通州“创城”的声音历时近六年,这个声音缘于城区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战略和使命的高层定位,汇集全区人民的普遍呼声。这是时代之声、发展之声、民生之声、幸福之声。
        ——发展的声音。2012年8月24日,通州区全面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喊出了“三年打基础,六年全争创”的工作目标,计划在2017年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评选中,一举获得“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
        这是推动通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举,是通州围绕新形势、新要求的战略之举,更是全区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使命之举!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明确提出:“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
        ——人民的声音。通州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全体代表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形成九大共识:“创城”必须决战决胜;必须全面“创城”;必须全境“创城”;必须强化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必须提升通州市民的文明素质;必须直面问题,向痼疾顽症开刀;必须追求常态长效;人民代表责任重大。
        ——决策者的声音。杨斌(区委书记):要高标准做好参加全国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评选的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取得“全国文明城区”这块金牌,为市级机关迁入通州献上一份特殊的“见面礼”。
        张力兵(区长):贯彻中央精神、落实总书记指示,必然要加速通州各项工作上层次、提水平,必然要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争创一流,必然要把全国文明城区这一最能直接体现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金字招牌”争到手里、揽到通州。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城工作目标越来越明确、信心越来越坚定,工作越来越努力。在创建过程中,全区经济社会始终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生态和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城市管理和公共秩序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一些在全国和首都地区很有影响力的创建活动品牌,一些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浓的氛围
        离开氛围的创城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氛围决定文明城市创建的“人气”和“地气”指数。人人皆知、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创城氛围,将会引导广大市民以实际行动争做文明市民、共建文明城市,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品牌打造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浓厚的创城氛围。
        ——全面动员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实施全区统筹,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了创城总指挥部和办公室,以区委书记、区长为总指挥,区人大主任、区政协主席为总督导,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分别担任8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面组织推进政务环境、法制和安全环境、社区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宣传以及文化环境方面的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128个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共同分解承担指标任务,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创建工作组织机构,构建起区领导指挥调度、区创城办统筹协调、专项工作组强化落实、职能部门与属地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为加强乡镇街道的创城工作,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分别包乡镇、包街道,牵头督导基层创建工作。同时,组建五个创城工作督查组,由区人大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挂帅,处级领导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共同参与,开展专项督查。
        ——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制定文明城区创建系列措施办法,建立起社会动员、工作调度、绩效考核等一整套工作推进制度。加强工作调度,建立向区领导报送问题清单制度和重点单位和地区主要领导每月督查制度,区、处两级领导多次带队,以骑车、步行等方式,采取“看听问”的办法,深入各责任单位和地区开展明察暗访,查找工作短板和难点问题,现场分析研究、及时调度解决。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针对1200余个实地考察点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暗访组在行动”网站,在网上公布问题点位及整改情况,实施“日检查、月通报、季调度”制度,共排查整改各类问题3万余个。各类会议及各种机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不间断解决突出问题,全区创建工作基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激发基层创建工作活力。在全市率先建立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模式,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并有部分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建成乡情村史陈列室15个,永乐店镇获评“全国文明乡镇”,梨园镇大稿村、于家务乡仇庄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广泛开展了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打造文明示范小区25个,建设“文明加油站”社区宣传站点150个,以“六化”为标准,创建“文明示范工地”15个,评比命名餐饮企业“文明餐桌”示范店411家,基层创建工作积极性日益高涨。
        ——营造创建工作良好氛围。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发动,实施征集一系列文明标识等创建宣传“十个一”工程以及“争做文明达人”等“四项宣传工程”,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全面提升。建立宣传联动机制,区属新闻媒体、单位自媒体、知名网友自媒体持续发布文明城区创建和城市副中心建设动态及成果。注册成立由700余人组成的“北京通州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服务队”,打造“四网三微一端”综合网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市民乐于参与的网上创建活动。深入40余万户家庭开展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宣传创建成果,查找工作短板,“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人人参与,文明城区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城的环境
        文明城市创建的八大环境(政务、法治、市场、人文、社会文化、生活、社会、生态)建设,既是城市文明的外在直观形象,也是城市品位的分类决定要素。相比较于人的素质整体工程,城的环境更能体现城市的硬性竞争实力。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程记实工作制度,坚持挺纪在前,狠抓专项治理,干部作风持续向好。精简审批事项,全区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91项,在全市率先完成6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公布权力清单,构建全区政务网站体系,提供便民服务。
        ——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授予的权限办事,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加强监督。完成普法规划任务,举办以案释法专项讲座500余场,打造法治文化精品村、精品社区16个。完善公民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孤残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112个社区推行社区事务民主管理模式。实施平安护民工程,统筹管理、群防群治,社会面防控实现全时空、全地域、大联动、大整合,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
        ——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开展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加强日常监督,严把准入门槛,完成全区426家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用药环境更加安全。在全市率先建成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平台,加快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定期发布诚信“红黑名单”,健全褒奖惩戒机制。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评选诚信经营示范街、示范店、文明诚信示范户,促进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整体发展。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全面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认定,新建、改建教育机构87所,多所市级名校在通州挂牌招生。建成博物馆、文化中心、村级数字电影固定放映厅等文化设施502个,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衡化发展。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实现免费,年均服务140 余万人次。形成“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北京通州运河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品牌,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实现体育设施100%覆盖。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活动,促进区域各民族团结进步。
        ——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区等活动同抓共创,大规模实施森林、湿地、公园和绿廊绿带建设。大力改善空气质量,强力推进全市最严“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完成农村地区154个村、5万余户煤改清洁能源工程,配置电动出租车50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745辆,扬尘污染防治治理达标率达95%以上。初步建成现代化环保信息系统,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519家。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标大幅下降,大气环境改善率居全市前列。强化水污染源头治理,完成11条河道163公里的治理任务,基本完成建成区19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健康整洁的卫生环境。持续开展市容市貌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完成市级41批1710处环境脏乱点整治。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和重点大街景观提升工程,翻修整治建成区内39条道路和近百条胡同。实施城区环卫设施升级改造,新建及改造垃圾压缩清洁站21座、公厕102座,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广泛开展“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等创建活动,创建马驹桥镇小杜社村等50个美丽乡村,台湖镇外郎营村等8个村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北运河新堤路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路”。
        ——精细规范的社会环境。基本建成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建设、露天烧烤、张贴小广告等城市管理方面的痼疾顽症,探索服务外包新模式,城市小广告治理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综合治理,规范“北京早餐车”,全面整治早餐车占道经营问题。规范集贸市场管理秩序,取缔漫春园早市,推动城区18个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开展无证照餐饮集中整治行动,取缔无证餐饮2380家。优化交通秩序,以改造微循环为重点,完成一批主次干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构建绿色出行系统,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454个,投入运行自行车20000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优质配套的生活环境。完成北苑、玉桥、中仓、梨园、永顺辖区共6.15平方公里居住小区环境提升改造,选取4个老旧小区作为物业管理试点,探索提高老旧小区管理水平新途径。提高居住小区市政公用配套设施供给能力,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安全秩序状况,推广社区楼门文化建设,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17个社区完成规范化建设,22个社区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社会保险参保计划完成率达到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全市率先实现统筹并轨。
        人的素质
        一个城市中,每个人的文明行为都影响着整个城市的文明与进步。个人文明素质的提高,夯实和构建了整个城市的文明大厦。市民文明素质是城市之魂,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只有市民文明内涵素质的整体提升,才能有城市文明水准质的飞跃。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这道题不是“选择题”,而是“必做题”。
        ——筑牢思想道德根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橱窗展板、道旗灯箱、工地围挡等阵地,广泛刊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基本实现了“抬眼可见、举足即观”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村民公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循。持续开展“通州榜样”评选表彰,周波、张品正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于文静、褚俊喜等7人获评首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杨得永、孟繁信等2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曹健、段玉仙等24人入选“北京榜样”。在全市率先制定道德模范帮扶礼遇办法,通过隆重表彰、著书立传、主动帮扶和广泛宣传,推动各界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价值导向。建成八类道德讲堂227所,常态化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先进模范事迹,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深入人心。
        ——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成立通州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完善组织协调、注册培训、活动运行、服务记录、回馈激励等工作机制。开展“互联网+志愿家庭”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动员全区各个家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全区注册志愿者超过27万人,服务时长累计达到1500余万小时。形成“玉桥益家”“新华帮办365志愿服务联盟”“和谐北苑”“青春通州”等志愿服务品牌,创新开展的“等灯等灯”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以公益歌曲、广场舞、手语操等形式,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创作的广场舞在北京市“舞动北京”大赛中获得金奖。
        ——引导市民文明行为。广泛开展“文明过马路、诚信通州人”活动,全区干群共同参与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市民交通安全和文明出行意识。加强秩序文明引导,250名公共文明引导员作用日益明显,地铁和公交站台排队候车逐步成为市民习惯。加强文明旅游引导,开展“文明旅游我最美”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各级各类景区管理,提升市民旅游素质,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公园、韩美林艺术馆3个景区获评“首都文明风景旅游区”。强化控烟执法,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强化立德树人导向,扎实开展“新童谣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德树人”等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建设校外教育网络,建成区级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等未成年人教育阵地256个。不断深化“六小”道德实践活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影响和引领作用不断加大。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得到持续净化。
        新的数字
        扑面而来的新鲜数字及其诠释的内容,让人们真切感受到通州文明创建的脉动。在数字面前,创建浩大的工程可以细致入微,道德概念的内涵可以触手而及,城市文明的脚步可以聆听足音。
        “三年打基础,六年全争创”:“三年打基础”是指争创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资格,目前已经实现;“六年全争创”是指2017年接受中央测评,力争在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的评选中,赢得“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
        “六化”标准:建筑工地以“围挡美观化、环境优美化、施工文明化、场地标准化、工地平安化和管理人文化”为标准创建文明示范工地。
        创建宣传“十个一”工程:2013年实施,包括“开辟一个新闻版块、开通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征集一系列创建标识、创作一系列创建宣传片、建立一个文明网站、打造一批创建示范小区、装点一个创建主题公园、举行一次主题摄影大赛、举办一台主题电视晚会、开展一系列‘创城进行时’活动”。
        四项宣传工程:2015年起实施,包括“社会面宣传氛围营造、问卷调查指标宣传到户、‘争做文明达人’主题宣传实践、媒体宣传舆论引导行动”。
        四网三微一端:文明城区创建的新媒体宣传发布平台包括:中国文明网联盟通州站、通州文明网、大运通州网、八通网,“文明通州”微博、微信、微视频,手机APP客户端。
        “六小”道德实践活动:开展“小楼门长”“文明小宣传员”“环保小卫士”“爱心小使者”“家庭小孝星”“文明小引导员”等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
        “十德树人”:以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十德”为主题在未成年人中持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15年2月,通州区正式荣获“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称号,区委书记杨斌参加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通州区两次接受中央测评组的年度测评,均取得优异的成绩,为2017年参加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评选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州创城,足音强劲,鼓角齐鸣。
        全区140余万人民争创全国文明城区金牌的共同梦想即将照进现实。
        (通州区文明办)

当前:A4(2017年05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