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花儿”唱起来
青海大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文明创建纪实
马小燕 马晓琴

       相关链接 青海大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原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组建而成。历经发展变迁的大通农商银行,始终努力践行普惠金融,现已成为大通县从业人员最多、营业网点最多、金融覆盖面最广、存贷款规模和市场份额最大的金融机构。截至2016年年末,全行共有32个营业网点,总行内设4室17部和14个二级中心。共有从业人员313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98人;共布设自助银行31个,自助设备52台,惠农金融服务点290个,实现了金融服务乡镇和行政村100%全覆盖。

关注教育,关爱青少年成长,助力大通县教育事业

大通县“农商银行杯”财务工作者业务技能比赛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立足本职,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努力

“暖冬行 送温暖”让贫困家庭的冬天不再寒冷

职工运动会

认真开展“道德讲堂”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认真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志愿者擦洗马路隔离护栏,为城市美容

 

       “花儿”是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北之魂。青海是“河湟花儿”的发祥地之一,大通则享有“花儿之都”的美誉。
  在新时代文明的大潮中,大通的土地上唱响了一支支文明创建的“花儿”。
  从2014年完成股份制改革以来,青海大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通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个体工商户”为中心任务,狠抓经营管理,在改善民生和服务经济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坚持围绕全行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两个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社会形象和企业美誉度不断提升。
  大通农商银行,将现代文明的“花儿”唱了起来。
  主旋律:悉心耕耘,“三个文明”齐建设
  大通农商银行在精神文明建设、业务水平提升方面获得的成果和荣誉,离不开有关部门和银行管理人员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在总行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的指导帮助下,该行始终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摆在与物质文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坚持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全行的发展关键和效率保证。该行以创建文明单位为载体,狠抓干部员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着力引导全体员工争创行业文明形象,按照关注民生热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把文明单位创建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人人抓落实,个个搞创建。同时,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将文明创建覆盖到各个岗位、各个部位、各个点位,创建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出了团结一心、积极进取的和谐氛围,增强了凝聚力,提升了美誉度,为该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使“三个文明”齐头并进,该行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营造学习氛围,教育员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为帮助员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掌握从事岗位工作的本领,该行重点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筑牢一道防线,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干部员工思想意识。带好一支队伍,组织了8期蜕变成长训练营,安排客户经理、新入职员工及对口帮扶联社新入职员工进行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模式培训,使职工队伍素质得到极大提升。营造一个氛围,成立“道德讲堂”宣讲团,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为主线,按月开展“道德讲堂”教育活动,把道德讲堂活动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营造了“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形成一种风气,建立完善的勤俭节约、财务预算等制度,科学合理地使用和节约有限的资源、资金。在食堂、卫生间等场合张贴勤俭节约标识,发挥警示和提醒作用;建立勤俭节约监督机制,大力提倡员工绿色出行、绿色办公,引导员工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促使全行上下形成良好风气。
  强音符:传播爱心,企业文化谱新篇
  大通农商银行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创新员工文化娱乐活动开展方式,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将民族传统节日与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员工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根据“我们的节日”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内涵和各自的特色,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
  每年春节,该行都会组织慰问新春一线员工及文艺汇演活动,由班子成员带队在节日期间走访各基层营业网点,关心关爱节日期间依然坚守岗位的一线员工;由工会委员会牵头组织迎新春文艺汇演,为员工提供一个展示团队精神和个人才艺的平台,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企业文化,让员工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精神气质,不断激发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县域内营业网点最多、市场占比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该行十分注重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在营业网点悬挂、张贴年节气氛装饰物,利用各类对外宣传媒体,如LED屏、电视、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向客户和社会各界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祝福,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增添助力。
  在清明节该行组织党员及青年员工代表前往烈士陵园祭奠和缅怀革命先烈,把清明节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契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在端午节开展不同主题的包粽子比赛活动,让员工在参与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传统的喜爱,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开展重阳节“爱老、敬老”慰问活动,组织志愿者前往敬老院,为老人送上关爱。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实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不断提升员工文明素质和企业文明程度。
  与此同时,该行还以关心员工生活,为员工办好事实事为己任,做实“送温暖工程”,把关心做到“家”,培养和传递该行“帮助一个人,温暖众人心”的企业家园文化。
  看望、慰问生病员工或员工家属,关注因病致贫员工生活,跟进掌握困难员工生活状况,对确实因病急需救治的困难员工由行里进行资助,同时发出倡议组织员工捐款。筛选符合条件的困难员工,申请困难员工帮扶,多渠道积极争取帮扶资金,把雪中送炭的帮助活动做好做实。在员工或员工直系家属生日当天送上祝福;组织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员工子女庆“六一”活动和员工子女大学生表彰活动,关心员工子女成长及员工家庭。定期召开退休员工座谈会,了解询问和及时解决退休员工身体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向退休员工通报公司发展概况,并认真听取各类意见,把行里大家的温暖输送到各个小家。根据省联社工会委员会“服务职工、服务企业”的职工之家建设原则,结合该行实际持续推进职工之家建设,截至2016年年末,共建成职工之家21个,其中职工书屋21个,职工健身房17个。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在室内健身房的基础上,分别在6个支行的职工书屋安装有线电视,并在基层支行设立淋浴间,在5个支行院内安装室外健身器材。截至2016年年末,仅用于员工健身器材购买的费用已达28万元。
  此外,该行还十分重视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对进一步弘扬企业文化,增强员工体质,加强员工交流,增进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响曲:回报社会,文明服务进行时
  立足本职,提升服务水平。为深入推进营业网点建设改造工作,大通农商银行按照《青海省农村信用社2014—2017年营业网点文明规范服务星级化管理规划》要求,在固化标准化网点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了文明规范服务特色营业网点示范单位标杆示范网点打造工作,聘请中介机构现场查找问题,跟踪落实、整改。截至2016年年末,已有21个支行获得省联社授予的文明规范服务标准化(四星级)营业网点荣誉,实现了(四星级)营业网点80.7%的覆盖。同时,加强员工考核,借助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对基本业务知识及流程进行统一考试;结合各类业务检查对各营业网点文明规范服务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按月评比“文明服务之星”和“文明服务先进单位”并实行按月奖励,督导全员不断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多管齐下促使全行上下在宣传、服务、环境、卫生、安全及人员管理方面展现出了新的风貌,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影响力。各部门主动寻找百姓关注热点,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宣传,着力培育农村信贷土壤,积极宣传“按时还贷、诚信用贷”的信贷理念。该行组织员工舞蹈队定期进行文艺节目排练,参加各类下乡宣传活动,在丰富广大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现场业务宣传活动气氛。此外,组织职工篮球队,利用农闲时节与乡镇村两委开展篮球友谊赛,全力以赴开展“双基联动”助推“三基”建设服务精准扶贫工作,实现了20个乡镇289个村“双基联动”信贷办公室的全覆盖,努力破解农户无担保无抵押贷款难的难题,积极践行普惠金融。该行还组织“十大花儿唱家”获奖“花儿”歌手到东峡、城关、黄家寨、长宁四个乡镇进行金融知识宣传活动,运用省联社流动金融服务车,开展现场业务办理,将高品质的金融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积极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传递正能量,积极回馈社会。为引导员工履行社会责任,该行高层管理人员带头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行动践行回报社会的使命。一是党总支牵头、工会配合,根据入户摸底扶持对象的实际情况,出资12.6万元,选择181户贫困农户在2016年春节来临之际,为每户贫困户送上过冬煤炭1吨,把冬日最温暖的心意送到贫困农户手中。二是为弘扬民俗文化,丰富县域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连续两届赞助举办了“大通农商银行杯”“十大花儿唱家”歌手大赛。三是关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组织了药草学校捐助活动,为该校师生送去办公和学习用品;赞助良教乡中心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学生参加青海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录制,让他们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现和社会认可;与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等单位联合赞助举办了大通县首届“大通农商银行杯”“十佳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为青少年树立优秀典型,传播正能量,弘扬道德风尚。四是为县公益事业、教育系统、贫困党员、孤儿、贫困职工以及孤寡老人等捐款、捐物;每年定向出资10万元用于贫困大学生资助;“大通农商银行希望教育基金”每年定向出资100万元,用于支持大通县教育事业;同时,积极参与党政军企帮扶共建活动、贫困“双女户”帮扶活动等,近3年(2014年-2016年)捐款金额已达583万元。五是发挥金融扶贫作用,创新开展精准脱贫工作,设立扶贫中心,在行里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和扶贫信贷业务流程,督导落实精准脱贫金融服务工作;与县扶贫办签订《金融扶贫业务合作协议》,完成8283户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发放贷款5641笔,3.24亿元;探索专业化加特色化的信贷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和扶贫产业推出5款信贷产品;从20个乡镇吸纳25名贫困人员到该行就业,达到解决一人就业、帮助一户脱贫的目的。六是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2016年吸纳新入职员工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并在学雷锋活动日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连续2年在全县范围内发起《讲文明树新风我为创城作贡献万名志愿者签名倡议书》活动,更为推动大通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20余名员工志愿者擦洗车站路护栏,为创建整洁市容贡献一份力量。
  同声部:突出特色,民族团结共进步
  2014年,根据相关要求,大通农商银行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中,打造民族多元化的员工队伍和文化多样化的企业氛围,形成精神文明创建与民族团结进步的同频共振。
  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任用。目前,全行共有从业人员313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98人,少数民族员工人数占总人数的31.3%。班子成员共6人,其中少数民族2人。全行中层管理人员46人,其中少数民族13人,占28.2%。全行上下形成了各民族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对全行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造特色化金融产品。大通县有伊斯兰教信教群众约9.9万人,全县共有清真寺120座,教职人员300余名。对此,2015年该行开展“双基联动”推出的“因您贷”系列产品中的“伊穆贷”就是集中了民族特色和宗教特色的专门为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服务的一款信贷产品,推广至今受到了广泛欢迎。
  建立特色化服务网点。今年拟迁址的静宁支行等网点,已装修完成准备开业,该支行设有专门的盥洗室和穆斯林礼拜室,充分体现了该行对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尊重。
  推出特色化宣传形式。各支行结合所在地域人群分布特点组织相关业务、金融知识、法律法规宣传。塔尔支行利用周五穆斯林群众聚礼时间,前往清真寺进行宣传;东峡支行前往广惠寺向广大僧人宣传金融知识。此外,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花儿”引入到宣传工作中,邀请由该行冠名赞助的十大“花儿”歌手深入乡镇演出,配合宣传工作,积极传播“大通农商银行携手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
  多重奏:捷报频传,文明创建奏凯歌
  近年来,大通农商银行着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获得了各级相关单位的肯定和褒奖,各类文明创建成果丰硕,共奏凯歌。
  2014年,荣获青海省农村信用社2014年度综合经营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中共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监察局授予“全县窗口单位规范化服务示范点”称号,同时获得政风行风免评单位称号;被大通县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被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村文明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大通农村文明信用体系建设先进集体”。
  2015年,在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评选表彰中,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被青海省银监局、银行业协会评为2015年度青海省“良好银行”;被青海银监局、中国金融工会青海工作委员会、青海银行业协会评为2015年青海银行业“绿色信贷示范年”活动先进单位、“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工作先进集体;被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授予“支持城乡建设优秀金融企业”称号;荣获由共青团西宁市委命名的2014-2015年度西宁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政风行风免评单位。
  2016年,被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2013-2015年度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被青海省银监局、中国金融工会青海工作委员会、青海省银行业协会评为青海银行业“绿色信贷示范年活动先进单位”;被青海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25年杰出贡献奖;被青海省银监局、中国金融工会青海工作委员会、青海省银行业协会评为青海省“良好银行”,同时获得西宁市“十佳法治单位”“诚实守信企业”等荣誉称号,并成为2016年度中国债券市场优秀金融债发行人之一。

 

当前:B4(2017年05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