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文明,我们不能当看客
陈凌
这几天,两件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先是上海徐家汇公园的一只黑天鹅被人偷走,成了他人的盘中餐,让人痛心不已;随后,一段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年轻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同车的阿姨对其劝阻教育,还用纸巾替其擦去痰渍,被网友称赞“有素质有腔调”。两件事情,一正一反,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文明素养。
一个与现代文明接轨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个体的文明素养之所以不可或缺,就在于它是秩序的重要源泉。今天,法治意识日渐在人们内心生根抽芽,然而如何让道德规范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准线,却仍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公共场所随意吸烟,丝毫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出入地铁,撞了人却连一句“对不起”都不愿多说……这些行为,并不能完全交给法律追责——有的是因为法律管不着,有的是因为法律发挥作用有滞后性,然而公序良俗却容不得破坏。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说偷黑天鹅的行为,是非对错一目了然,是一堂公开的法制课,那么“上海阿姨”的举动则是用“坐而言”传递了文明追求,又以“起而行”捍卫了文明尊严。
其实,近年来人们对于文明的认识已有巨大的进步,但有一个思想误区始终存在,即认为文明仅仅是个人之事,自己文明就行;他人文不文明,与己无关。毫无疑问,文明需要从自己做起,但并不意味着“一念唯己,了无他人”。某种意义上讲,文明的沉默,就是对不文明的纵容。面对不文明行为,若不挺身而出、予以制止,而是选择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只会让这些行为不断风蚀文明的土壤。文明面前,没有“看客”。
不文明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根源于耻感的缺失。如果人们对不文明行为一味隐忍,不拿出较真劲儿与其“宣战”,耻感文化如何才能得以形成? “礼者,理也。”人人争当那位“上海阿姨”,社会实现共同治理,才能激发文明的耻感,让文明素养在人心里拔节生长,也才能让道德感如空气一样充盈社会。
文明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人人葆有“相善其群”的意识,以共治来治理不文明,用行动擦亮精神名片,文明观念的水位自然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