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最浪漫的发明 唐朝盛行油纸伞
下雨天,街上总能看到人们举着各式各样的伞匆匆而过。这古老的发明,直到今天,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并且常变常新。
伞不仅能防雨,还能防晒,甚至更衍生成了人们从高空降落的工具,乃至在空中滑翔的翅膀。戴望舒的一首《雨巷》,造就了无数中国人对于油纸伞的浪漫意象。和伞有关的浪漫,并不是从戴望舒那里才开始的。在许仙和白娘子的古老传说里,一把油纸伞,就是浪漫缘分不可或缺的道具。
当然,伞的发明绝不是为了浪漫,而是为了十分实用的目的。据专家考证,“伞”(“傘”)是南北朝时期始造的新字。这是个象形字,其字本身包含了“伞”的全部要素。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当然,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最直接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遮阳、挡风、避雨。
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社会用纸广泛。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一时间,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在长安各地随处可见。这一时期,由于专门用于书画宣纸的出现,出现了专门用宣纸做伞面、书画家在伞面写字绘画的书画油纸伞。
宋代广泛使用“绿油伞”,颜色以绿色为主, 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文人诗句中也频频出现伞的字样。如北宋孔平仲“强登曹亭要远望,纸伞挚手不可操”;“狂风乱挚雨伞飞,瘦马屡拜油裳裂。”
到了元代,由于棉布的发明,出现了棉布上油的油布伞。元代以后,油纸伞、油布伞一直是我国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明清时期,油纸伞在民间广泛使用,同时这一时期的书画家们也喜欢在伞上创作。2005年3月,在美国的一次拍卖会上,文徵明创作的一把山水画油纸伞曾拍到98万美元的价格,可惜古代流传至今的名家创作的油纸伞很少很少。
清代以后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油纸伞一直是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而现在人们最普遍使用的折叠伞,有人说是出自中国一位大学老教授的设计灵感。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老焱若从人体肘关节能屈能伸受到启发,他想:若能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一种像人的肘关节一样伸屈灵活的折叠伞,人们携带起来不就方便多了吗?于是,他对现行伞进行改进,设计出了图纸,亲手制定出加工工艺并设计模具,最后与北京一家机械加工厂——中孚工厂达成协议,由该厂承制并销售。
夏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