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博物馆引领文创大潮流
近年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欢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中国一流博物馆则引领了这股潮流。文创产品架起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新桥梁,缩短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也使博物馆显得更加亲切、亲民。
故宫:
坐拥海量文物,创意泉涌而出
故宫博物院的文创起步于2007年,当时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10年来,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团队研发出了一系列富含故宫文化元素、符合时代审美趣味、贴近观众需求的文创产品。
堪称海量的珍贵文物,是故宫文创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截至2016年底,故宫博物院已研发出故宫印记鲜明的文化创意产品9600余种。这些散发着故宫气质的产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故宫的厚重历史与文化悄然传递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让文物藏品更好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发挥其文化价值是博物馆的追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以往故宫文化产品注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但是缺少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与大量社会民众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的购买诉求存在较大距离。”单霁翔说,“我们要在观众期望与文化创意产品升级互动中,使人们真实感受故宫博物院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当前,故宫文创产品正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载体,走向世界。今年1月2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博览会上,故宫共有胶带纸、手账本在内的200多种文创产品参展,其新颖别致的设计令西方同行震撼,吸引了许多文具商寻求合作。“中国是创意设计大国,向全球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是我们的职责与努力方向。”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处长杨晓波说。
国博:
让新石器玉龙“醒来”
作为“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和“国家的文化客厅”,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1年改扩建工程竣工之际开启了文创工作。5年来,国内市场具有国博元素的文创产品销售额累计实现23亿元。
新石器时期的玉龙化身为寓意祥和的银质吊坠,西周青铜驹尊、西汉嵌贝鹿形铜镇、唐黑釉三彩马化身为形象可爱的卡通冰箱贴,清红彩金鱼纹长方形花盆则化身为精致可人的胶带纸。国博迄今已开发出3000余款制作精良,将馆藏文物元素挥洒到极致的文创产品。
“国博有着丰富馆藏资源,要发挥好在国内文博界的标杆作用,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国博经营与开发部副主任蒋名未表示,“将文物的精髓通过文创品表现出来,也是中国软实力的展现。”
目前,国博携手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文创中国”品牌概念,正在构建一个涵盖设计、生产、运营、全球销售的平台。“我们致力于让中华文明传播到千家万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外国人也能通过产品增强对中国的理解。”蒋名未说。
上博:
将博物馆带回家
“1996年,上海博物馆新馆竣工,纪念品商店也随即营业。那时上博便有‘将博物馆带回家’的初步构想。”上博艺术品公司总经理胡绪雯表示。
起初,上海博物馆的纪念品主要针对外国消费群体,主打文物仿制品。最近10年来,上博已经成功实现转型,产品消费群体以国内消费者为主,数量达到近万种。
“这些文创产品使百姓有机会将博物馆带回家,让家庭成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新疆来沪进修的刘东露说。
“近年,国家对文创事业提供专项资金等多方位支持。这是对我们文创人多年坚持的一种肯定。”胡绪雯说。
胡绪雯本人在国画上深有造诣。专业人做专业的事,这是胡绪雯对于文创事业的态度。“文创人才培养非常关键,后辈的潜力无限。”胡绪雯说,除了经营上博文创产业,她还时常在全国博物馆文创系统内讲课。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单霁翔等专家表示,近年来,《博物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相继推出,文化创造、文化创新、文化创意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华社 翟翔 刘畅 杨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