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汉中“三市”建设新坐标
中共汉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春丽
       陕西省汉中市,是镶嵌在秦岭巴山之间一块美丽而富饶的绿色沃土。近年来,汉中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为统领,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最大支撑,在软硬结合、内外兼修中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力、提质提效。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人均居民收入等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4年内3次获得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市,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当前,汉中着眼打造“三市”建设新坐标的强引擎,锁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目标,全面打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持久战。
       用核心价值引领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风向标”。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灵魂,落小落细落实,贯穿创建全程。要以全媒体宣传、全栏目融入、全覆盖普及为目标,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台、公共场所LED屏幕、重要地段广告牌等,深入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润物无声、入脑入心。在机关、企业以“践行核心价值观,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在学校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发德行力量”为主题,在家庭以“寻找最美家庭”为主题。要以“厚德陕西·德润天汉”主题活动为统领,创新开展汉中“最美系列人物”评选发布,搭建凡人善举选树平台,凝聚社会正能量。探索实施“百镇千村乡贤文化促进会”工程,用2年至3年时间在全市实现镇村“乡贤文化促进会”全覆盖。
  用人文精神塑造气质。汉中有五千年文明史,两千多年建城史。要用汉中深厚文化的滋养涵育文明创建,展示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城市形象。注重从汉中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张骞故里丝路文化、川陕革命红色文化、秦巴民俗文化等资源中汲取营养,进一步提炼汉中城市精神,深入阐释解读仁智、和谐、开放、图强等精神内涵,塑造城市精神特质。要繁荣文化事业,高标准建设汉中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市级十大公共文化项目,改造提升县级文化馆、图书馆、镇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场所,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历史文化、影视文化、戏曲进校园”“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水平。
       用生态魅力提升品位。山清水秀生态美,是汉中发展的优势和魅力。要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创建全程,系统推进增绿、治水、循环生态工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城市增绿等工程,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0%。坚持点上彰显风情、线上构筑风景、面上打造风光,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打造“西部绿心、森林汉中”。汉中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水源涵养地。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工程,深入推进以“护山、治水、育林、养田、蓄湖”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林田湖一体治理,放大生态优势。加快绿色循环发展,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延伸产业循环链条。要铁腕治污降霾,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让汉中这方青山绿水永续增值。
       用有序管理优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创建文明城市,关键是要推进管理精细化、人性化,提升城市的“颜值”和内涵。要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精心规划打造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建筑风格,科学建设“一江两岸”景观,构建汉中文化地标。强力推进市容管理、环卫保洁、交通秩序等专项治理。要常态化、规范化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紧扣党员、团员两大重点人群,深化“千个支部万名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活动,组织文艺、医疗、环保、法律、民政等志愿服务小分队,积极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送温暖。积极引导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化、专业化、规范化运作,逐步形成“大拇指”文明交通岗、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百公里毅行”等一批特色品牌活动。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和明察暗访,实行黄牌警告、通报批评、取消文明单位称号、年度考核扣分等惩戒措施,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当前:B1(2017年06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