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世上最花功夫的菜
说菜之前,说个小事。以写《雅舍小品》《雅舍谈吃》而闻名的梁实秋大师到了台湾后以吃不上正宗的“佛跳墙”而遗憾。可见这道菜的魅力。
表面看起来,佛跳墙不过是一道杂烩。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样一道所谓的杂烩其神奇到底在于哪里。先不说烧得麻烦,单是买齐所有的材料就很成问题。尤其是几味主料,鲍鱼、刺参、鱼肚等,到哪里买就费尽了周折。除此之外,还要准备一只鸡、鹿根、野生甲鱼裙边、火腿、花脸菇、干贝、骨头汤等,外加葱、姜、陈皮、桂皮、冰糖等辅料,及老酒坛子一只。
其制作技艺更是像极了人生之味。比如说这么多味料的调和,其相生相克的火候实难掌握。不得不说,佛跳墙暗合人生厚积而薄发的道理,食客之间未必“于我心有戚戚”,只有你也尝试烹制了,才更能明白——多神奇的一道菜。
“佛跳墙”其名,最早记载在《事林广记》中,编撰者为陈元靓。陈元靓所记“佛跳墙”是“精猪羊肉,沸汤焯过,切作骰子块,以猪羊脂煎,令微熟,别换汁入酒、醋、椒、杏,盐料,煮干取出,焙燥可久留不败。”即选用猪、羊的精瘦肉,先用沸汤焯透,取出切作骰子般的丁,再以猪、羊的“混合油”煎好;然后另取汤汁,将煎好的肉丁放入,调入绍酒、浙醋、花椒、杏肉和酱料,用小火至味汤收干,最后再用烘烤的方法使其干燥。可以想象,此馔吃到嘴里,有猪、羊串味之美。别说在那个年代,放在当下亦别具风味。
到明代,“佛跳墙”的内容开始有了变化,此迹象见于明宫御膳。《明宫史·饮食好尚》记:“先帝最喜用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及笋鸡脯,又海参、鳆鱼(鲍鱼)、肥鸡、猪蹄筋共烩一处,名曰‘三事’,恒喜用焉。”这道“三事”,可谓现今“佛跳墙”的原版。
后来,这道珍馐被传到宫外,就不能叫“三事”了。据传,现今“佛跳墙”的原初名称谓“福寿全”,与祈福寿如意之愿所传播的影响有关。 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