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一个文明的驾驶员
周颖
       右转车辆与行人在斑马线上“相逢”时,本应让行人先走,但很多人在过斑马线时却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是绿灯,却要心惊胆战地过马路。要知道,右转车辆礼让行人,是道路交通法的明文规定,但长期以来,抢行斑马线的不文明驾驶行为却时有发生。右转的车辆头接着尾地过,绿灯时间往往又不到1分钟。当着急的司机遇上同样着急的行人,谁先过,就得看谁的胆、谁的脾气更大了。
  如今买得起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开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自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施行到2015年,10多年间,中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从0.75亿人增长到3.27亿人,快速步入“汽车社会”。但是,很多司机的文明素养似乎并不及格,超速超员、强行超车、疲劳驾驶、抢行加塞、开车使用手机等行为仍存在。部分司机甚至犯下醉驾、开车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对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后撰写的报告中写道:“中国近90%的人身伤亡交通事故是因违法行为导致的,其中,司机违法驾驶、不文明驾驶是造成各种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有句话说,观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交通秩序是很直观的窗口。因此,提升文明素养,需要司机加强自身道德涵养,谦让为先。就拿开车过斑马线来说,其实只需要司机踩一脚刹车,或者给行人一个善意礼让的手势即可;倘若一时头脑发热,导致撞伤、撞死行人,后悔的最终还是自己。
  提升文明素养,还要敬畏交通法律法规。如果说驾驶文明是“软约束”,那么交通法规就是“硬约束”。交通法规是维护交通秩序的保证,更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例如,上海去年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里就强调开车不得浏览电子设备、未满12周岁不能坐副驾驶位等,根本目的在于让司机做到“心中有敬畏”,从规则的“被约束者”转变为规则的“自觉维护者”,最终成为良好社会秩序的“共同受益者”。
  提升文明素养,更需要立良法。2015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机动车礼让行人”写入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机动车在经过人行横道时需礼让行人,违者将受到处罚,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将会被记录到个人信用信息。如今,杭州机动车让人已经成为全城司机的自觉行为。这样的“礼让”让很多到杭州的外地人感慨:尽管这座城市的建筑、道路是陌生的,但心里却有一种归属感——因为这里到处充满暖意。可见,司机一个小小的文明驾驶行为,同样能反映城市精神,让城市变得温暖。
  如今,我们正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文明驾驶习惯需要同步跟进。作为司机,当您驾车上路时,也请您带上心中的敬畏。
当前:B3(2017年06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