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年来,在创文的路上,遵义市一直都在赶考。秉承“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遵义人,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届接着一届创,以创文为载体加快大建设,推动大发展,改善大民生,促进大和谐。
遵义会议会址
从2007年遵义市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发生着切切实实的变化。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特别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程中,更令百姓有切身体会的是:闯红灯的少了,公交车上让座的多了,楼道“牛皮癣”少了,背街小巷也干净了……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幸福之城轮廓日益清晰。一时间,人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座因创文而变得愈发美丽而年轻的历史名城。
当前,文明程度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实力的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更标志着一个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水平。遵义就是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使之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作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的重要平台,作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时任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的一席话,道出了遵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真谛。
凤凰山下,湘江河畔,一幅幅“文明遵义”的美好景象定格在了人们的心目中。800多万遵义人民,亲眼见证并感受着这座城市因文明城市创建而发生的变化。
遵义市中心城区一隅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新农村建设一角
5月27日,遵义市召开2017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大会。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遵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指挥长龙长春出席会议并作讲话。遵义市委副书记、遵义市人民政府市长、遵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指挥长魏树旺主持会议。
“文明创建·你我同行”进社区
遵义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区群众广场舞大赛
遵义市2017年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艺术节暨庆“六一”活动
遵义市凤冈县田坝新村梦幻茶海
“十大”工程:
遵义创文新战略
遵义市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之后,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来看,都进入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好历史时期。2015年,遵义市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特别是2016年,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年,遵义再一次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打响了攻坚战。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2016年6月22日,在遵义市凤凰山会展中心,时任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话掷地有声。根据未来城市发展定位,明确将创文作为纵深推进遵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着力推动遵义转型跨越、率先小康,实施提升城市软、硬件的创业就业、便民畅通、优质教育、优质医疗、全民健身、依法治市、平安家园、文化家园、绿色家园、智慧家园十大工程,并将“十大”创文工程分解确立为249个建设项目,预计将投入1220多亿元进行建设。
2015年12月,遵义市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指挥长的创建工作总指挥部,标志着新一轮创文工作进入最关键的工作时段,为此,遵义市先后制定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体工作方案》《遵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核办法》《遵义市“双创”问责管理规定》和《遵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区标准化体系》等制度文件。同时,市人民政府与中心城区和市直主要部门创文主体责任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坚持把创文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创文工作与项目建设和中心城区交通改造、区域发展等难题结合起来,把创文工作和创文成效作为全市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以及领导班子、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创文主体更明晰、目标责任更具体、监督检查更规范,促进创文工作走向规范化。工作中,尤其重点突出中心城区110个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丰富“安民、便民、乐民、康民”的四民社区内涵,使创建标准更加精细精准,更加符合社区实际,更加突出遵义特色。
遵义建立健全创建责任、监督、督查、考核、保障、共建等工作机制,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创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遵义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结合实际,明确了以校园周边环境、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农贸市场(夜市摊点)、交通秩序、门前五包(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公共设施完善为重点,对八大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不间断地创文大督查。同时结合创文民意调查、模拟测评工作,通过大督查和调查测评梳理问题,把压力转化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动力。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由3大版块、12个测评项目、90项测评内容、188条测评标准构成,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民生等方方面面。为此该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聚焦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倾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最终形成“创建促文明、文明促和谐、和谐促发展”的工作格局。
公益宣传:
彰显社会正能量
如今,走在遵义的大街小巷,抬头就可看见各种各样的公益广告,倡导着文明行为、传播着人间大爱、弘扬着社会公德,全城充满了浓浓的社会正能量。
遵义市公益广告无处不在,在市区所有的公共场所制作并设置各类公益广告宣传牌达5万多块,集中展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并将道德模范和“遵义好人”的事迹设计成灯箱公益广告,在繁华地段集中设置。各种形式的公益广告已然成为遵义城市文明的一大亮点。市、区先后打造了29个“好人广场”、5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和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雕塑。还专题拍摄制作以创文为主题的公益宣传片《为遵义点赞》,在全市各个电子显示大屏上滚动播放,成为今年遵义市街头最耀眼的景致。近日,遵义市民惊喜地发现,湘江河两岸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步行15分钟就能到休闲公园,城市主干道多了公益宣传画,一幅幅公益宣传画无声地宣扬着真、善、美……
特别是2016年,遵义市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细落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工作,创新宣传方式,在全省率先专题发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益歌曲《全城心跳》MV,并同期创作了易学易跳的广场舞。并于2016年11月9日—10日成功举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区群众广场舞大赛,遵义市中心城区组织多支队伍,经过万人选拔,从中“突围而出”20支队伍,走进了市级决赛,最后参赛的1000多名社区群众一起跳起这支创文舞曲,场面热烈而壮观。
用广场舞的方式扩大遵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面和知晓率,营造浓厚的创文氛围,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积极投身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来,其创文主题曲《全城心跳》除了有易于上口的歌词外,还用“乱丢垃圾,我们不要;横穿马路,我们不要;待人接物,都有礼貌;中华美德,爱幼尊老……”这些直接而又接地气的说唱词告诉大家,什么是文明行为。
遵义市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广场舞活动,并将其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机融合,同步将其融入中小学校大课间教学、企事业和机关群众文化活动、城市宣传之中,让“24字”的精髓随歌入心、潜移默化,在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以此引导群众转变生活方式,展示健康向上的文化风采和富有活力的城市形象,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了新的活力。
好人好事:
弘扬社会新风气
伴随着吹拂四方温暖的风,一群好人的故事在遵义传颂。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虽然是一群平时看起来很不起眼、普普通通的人,但他们的故事,却是人间大爱的细小片段。
近年来,遵义市结合创文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机关、在校园、在家庭、在社区、在乡村、在窗口、在企业、在商户、在交通、在旅游十大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重点围绕脱贫致富带头人、医护工作者、环卫工人、志愿者、岗位能手等一线职工开展评选表彰活动。遵义市委、市政府评选表彰了132家文明单位、75个文明村镇、69个文明社区、8个文明集市。
在工作和生活中,深入挖掘和宣传发生在普通市民身边的感人事迹,以凡人善举引导市民追求真善美,这一主题活动引起了遵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全市迅速掀起了一股发现好人、寻找好人、推介好人、争当好人的热潮。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做大活动阵势、扩大活动影响、凸显活动成效,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和学习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2016年4月,遵义市承办了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名单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交流活动。目前,全市有7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18人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称号,134人荣获“遵义市道德模范”称号,12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贵州好人榜”。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放射出人性与道德的光芒,引领着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沿着遵义市红军街行走的人们,经常会碰到一位拄着拐杖散步的老人,他就是96岁高龄的老红军李光,老人在遵义家喻户晓,大家亲切地称他“李光老红军”。人们敬重他,不仅仅因为他有着光荣的革命生涯,还因为他多年坚持捐资助学的义举。20多年来,李光先后资助了1000多名孩子,捐助总额达40多万元,遵义市海龙镇桂花小学因长期接受李光捐助,改名为“李光小学”。李光用一生诠释着一个老红军、一位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社会、对人民的大爱。
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80岁高龄的黄大发老党员,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了一条“生命”渠,这条历时36年之久,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发渠”。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面对挫败不气馁,黄大发用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修渠、护渠,终引得一泓清泉天上来。
去年9月2日凌晨,遵义市余庆县关兴镇沙堆村村主任刘孝刚年仅52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他为之奋斗了30多年的省级二类贫困村。“临走”时,他还惦念着全村37个村民组,仍有2个组尚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以“贵州榜样·最美人物”为引领,在文明创建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典型人物,如李光、黄大发、刘孝刚等,他们用岁月的年轮、甚至鲜活的生命展现了人性伟大的光辉。
在他们的精神感染下,遵义正以红色为底色,突出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整合各种学习教育宣讲活动资源,讲好遵义故事,打造“红色义务宣讲团”品牌,作为全市“宣传干部上讲堂”活动的统领,深入浅出地解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干部上讲堂”活动宣讲总场次位居全省第一,建立各类道德讲堂3275个,红色宣讲达16000多场次,参加活动人数超过50多万人次。2016年,遵义市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为契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道行义·自强不息”城市精神等,策划并启动了《长征与遵义会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巡展》、“红色基因代代传”——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色基因代代传﹒同心共筑中国梦”宣讲大赛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和《遵义会议》《先锋之那时青春》等电影的摄制工作。每周日在河滨公园举办“四民社区·美丽城市”广场文化活动,开展创文知识问答竞赛,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目前共开展了29场文艺演出活动。
主题活动:
传承文明新风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明创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需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并要结合不同的人群设计创新不同的活动载体,让人们在活动中感知感受文明的力量。
近年来,遵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始终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不动摇,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净化社会环境、强化阵地建设,为文明城市的创建增加了厚重的砝码。2016年,组织2230所中小学校10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学雷锋·做美德少年”和“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等主题活动;开展“我的节日·清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七·一”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十·一”网上向国旗敬礼等活动;评选表彰省级“美德少年”19名、市级“美德少年”74名……一个个活动,一串串数字,记录了遵义市针对广大未成年人开展的道德实践的足迹。
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遵义市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开设了24小时心理热线,建立了网络工作联系平台。社区和城市学校均相应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室,依托市、县区少年宫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站。遵义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城市少年宫建设,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力度,财政累计投入1100万元,目前已建成186所乡村(社区)学校少年宫。
同时,近年来遵义市还在全市广泛开展“全民志愿服务·共创文明城市”活动,百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义工参与文明劝导1万余人次;扎实推进“志愿遵义”云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完成实名注册义工33万余人、团体300余个、项目155个;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双向”征集,层层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库,在198个小区推广建设了“百家爱心屋”闲置物品循环使用公益项目,巩固提升了“找到啦”“以暖心田·情满万家”等一批志愿项目老品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广大志愿者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热情服务,展示了文明、和谐的城市新形象和精神新风貌,成为“文明遵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遵义市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遵义”为载体,大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景区、文明餐桌、文明窗口等17项行业文明创建活动。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打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文明餐饮示范店;以餐饮商家和消费者为主要对象,规范商户文明经营,提升了红色遵义景区服务水平,全市80%以上的餐饮持证单位积极参与文明餐桌活动。
特别是位于红军街口的“老土羊肉粉餐饮店”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大明星”,去年3月以来,该店就自发实施顾客自助收纳餐具、自助找零等文明就餐新体验,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如今,遵义红军街已经有6户商家先后加入文明示范店。今年46岁的孙文志也在默默地践行着爱心之举,他在遵义外环河上坡路开了一家“爱心豆花面馆”,他承诺:“凡是环卫工人、残疾人、现役军人、70岁以上的老人进店吃早餐一律免费”,在近10个月的时间里,送出免费早餐2400多碗,他还想多开几家店,把爱心扩散开来……这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好人好事既是人间大爱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遵义文明蔚然成风的最美风景。遵义儿女把崇尚文明作为城市的“风向标”,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真情传递温暖正能量,进一步巩固夯实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
全民创建:
开创文明新征程
遵义市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把工作聚焦到“提升市民的幸福度、激发市民的幸福感”上来,真正实现文明城市人人共建,文明成果大家共享。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要的不仅仅是‘牌子’,更主要是在创建过程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程度的‘里子’,始终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便民。”遵义市市长魏树旺经常挂在嘴边的这些话,昭示着遵义市近年的工作重心由“解困民生”“普惠民生”向“和谐民生”“幸福民生”转移,让幸福成为遵义的名片。
为此,遵义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牢牢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安居保障等方面工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仅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就增至1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130万人,城镇化率从34.5%提高到45%;遵义机场通航29个城市并开通多条航线;新建停车场139个,增加停车位21116个。此外,交通微循环促进交通环境升级,市政府投资70.6亿元,重点推进城市骨干路网和重要节点路口改造,打通城区交通微循环;完善中心城区100条道路交通标线和所有交通标志,城市交通秩序更加井然。目前,在完成忠庄、九节滩、万里路、官井、高桥收费站等城市进出口交通改造的基础上,正全力奋战长沙路、凤新快线的建设,这些举措让城市道路交通更加通畅。
以往脏乱不堪的农贸市场在经过专项整治后,城区占道经营和脏乱差现象得以有效改善,已新建规范化农贸市场42个,改建12个,设置临时市场1个。上海路同心花园小区居民张禄群对此体会尤为深刻,她说:“我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原来的同心巷被摊贩占了大半,车人拥堵,脏乱不堪,现在摊贩都在规范区内经营,走在宽敞的路上感觉很清爽。”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让800万遵义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共享发展成果,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目标。过去5年,遵义市社会民生事业成效显著。其中,城镇就业人口累计新增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1万人,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率先在全省实施“基本普十五”,遵义大学城基本建成投用,中心城区新增中小学校15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10万人;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10所,实现乡镇全覆盖;累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23.2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3.2万户,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近2万户8万余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依法治市深入推进,“六五”普法通过验收;“平安遵义”建设成绩明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跃居全省前列。
在环境保护中,与治污和生态环境共同进步的,是全市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美化。近年来,遵义市资源环境优势进一步突显,生态底线不断筑牢,实施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0.9%,城镇污水处理率89.9%;完成首批139座A级旅游厕所评定和挂牌工作;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施全覆盖,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9.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市政公用设施完成投资400.74亿元,比过去5年增长了116.87亿元。
相关资料显示,遵义市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1.60亿元,增长28.0%以上;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3.37亿元,增长31.9%;全市生产总值已达到2168.34亿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97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49元,增长10.6%;新增城镇就业12.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正在成为最大的为民惠民工程:健全的保障体系、宜居的生活环境、均等的公共服务……这一切都在温暖着每一个家庭,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指数。
站在新的起点,遵义将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发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确保今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遵义儿女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赶考中,古老的名城正演绎着美丽的嬗变;
赶考中,青春的遵义坚持着红色传承,推动着绿色发展;
赶考中,遵义人民在新长征路上正迈出坚实的步伐;
赶考中……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