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国创新的时代伟力
从全国两会看“第一动力”
        推动“中国号”巨轮在新时代航程中行稳致远,靠什么提供充沛、持久的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两会期间,“第一动力”成为会内会外关注的热词,“创新的春天”气息正浓。13亿多中国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依靠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向着世界科技强国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前进!

        创新热土, “第一动力”支撑历史性巨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进入空间站时代。”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量子保密通信研究在国际上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线以时速350公里投入运营,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
        2018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上,航天员杨利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三位全国政协委员面对中外记者,亮出最新科技成果。
        这是新时代创新的鲜明注脚。
        40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开启了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创新周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硕果累累:
        ——神舟、嫦娥、蛟龙、北斗、大飞机、超级计算机……随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重点领域率先实现跨越,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
        ——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各项指标量质齐升。截至2017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35.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数千家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数百家企业加速器,与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
        日新月异、气象万千,创新成就支撑国家巨变——
        五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6万多户……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动能加快成长,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并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实现了全面融入、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厚积薄发、应时而生,时代给创新更大的平台——
        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科技瓶颈。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委员说,历史上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写了世界历史。今天,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这“新四大发明”正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念越来越成为“自觉”。

        只争朝夕, 以创新应对时代之考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
        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中大国,对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对创新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
        ——应对时代之考: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第一动力’强有力的支撑。”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说,无论是当前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还是深化改革开放,或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我们都需要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前行中的问题,现代化强国必须是创新强国、科技强国。
        ——应对社会之考:创新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交通拥堵,是当前很多城市的痛点。
        浙江杭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安装了一个人工智能中枢——城市大脑,用数据帮助城市做思考和决策。在试点区域,城市大脑接管128个信号灯路口,通过对红绿灯实时管控,使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
        这是用创新解决人民新需求、新期待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由大变强,新动能接续,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创新。
        连续6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第一的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代表说,企业必须积极创新,为我国经济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贡献力量,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应对发展之考:创新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战略决策。
        在太钢集团T800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上,经过多道工艺加工而成的碳纤维正在收丝。
        此前,由于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家垄断,高性能碳纤维曾经长期依赖进口。怎么才能“炼”出世界级强度新材料?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吕春祥代表的答案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如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重塑世界竞争格局。
        “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我们要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李家俊代表说。
        (下转A2版)

当前:A1(2018年03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