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劲奏“三步曲” 文明乡风已“燎原”
卢胜 杨初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与加强正风肃纪结合起来,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与带动淳朴民风家风结合起来,把树立新风正气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乡风文明,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


        “县主导、镇主责、村主体”三级联动


        平和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纳入工作总体安排,着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制定下发《平和县“正党风、带民风、树新风”系列主题活动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以建立一支文明劝导队、开展“一节一主题”文明过节活动、建设一批家风家训主题馆等“九个一”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并把“正党风、带民风、树新风”主题活动纳入全县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考评和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考评。
        出台《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文明办、纪委等多部门联合组成的“移风易俗工作督导小组”,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全县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落实移风易俗工作的督导,并适时进行通报。同时落实各乡镇的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切实担负起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村,镇村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挂钩进行指导和督促,做到工作到村、责任到户、落实到人。
        各个村(社区)针对本地存在陋习,制定出“禁酒令”“限宴令”“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修订完善《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并制定章程。并对全县范围内的全县256个村(社区)共390多个民俗节日全部建立台账,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负责民俗节日督导事宜。


        “关键点、时间点、着力点”三点抓牢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工作,任务艰巨,涉及面广,平和县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抓牢“关键点、时间点、着力点”,推动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发展。
        抓好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点,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宣传移风易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切实当好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
        紧盯重点节庆时间点。针对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点节庆,以及奢侈浪费之风容易反弹的时间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发动干部群众签订以“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承诺书,并以网格化管理方式宣传到户,跟踪到人。
        抓牢群众认同的着力点。通过发放倡议书、利用媒体平台等广泛宣传,极力提高群众的知晓率;举办“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图片巡回展,开展“好邻居”“最美儿媳”等推荐评选活动;每个村成立一支“移风易俗文明劝导队”,就本地出现的大操大办、赌博等不良及违法行为进行劝阻。据今年年初县统计局对全县15个乡镇301名城乡居民进行的电话抽查显示,群众对移风易俗知晓率达96.7%,满意率达98.3%,支持率达97.3%。


        “转作风、传美德、重民生”三线拓展


        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贵在坚持,重在实效,活在拓展。
        正党风带民风。平和县深入开展“正党风、带民风、树新风”主题活动,组成明察暗访组,设立举报箱,对有大操大办苗头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谈心谈话;对顶风违纪、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所在单位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传家风扬美德。平和县着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活”起来、传下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形成新习俗、新风尚。针对平和县广大农村有按姓氏聚族而居的特点,推动各乡镇依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利用宗族祠堂建设了一批家风家训主题馆,做到一镇一馆、一馆一特色。
        注重惠民利民。抓好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如减免殡葬等方面的服务费用,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建设一批农村文化广场、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等惠民利民工程,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下力气整治农村黄赌毒等突出问题,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当前:B1(2018年03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