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召开
        本报讯(杨澜)3月28日上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召开。会上,首都文明委表彰了新一届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首都文明示范区、首都文明乡镇、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代表上台领奖;张佳鑫、夏虹、张晓艳、张宏伟、吴松航、王平、方秋子、殷金凤、王琳娜、王晓旌被授予第六届首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大会总结了2017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了2018年任务。
        2018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同时,还将不断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和方法手段创新发展。
        突出“龙头工程”。深化文明城区创建,修订完善首都各项创建测评体系和管理办法,积极形成与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和实践路径,切实开展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整治,推动各区结合自身定位,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大力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优质服务。同时,注重创建过程,强化动态管理。
        夯实“基础工程”。抓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深化拓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单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大力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优良家风,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行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入。探索把创建活动推进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深入到“新市民”群体,扩大共建共享成果。
        做实“惠民工程”。加大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巩固拓展“十无五好”背街小巷和文明商户创建活动,切实推广“门前三包”“便利店进社区”等好做法,深入开展“文明礼让斑马线”“空调调高一度”等专项活动,扎扎实实地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实事。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交通、旅游、环境、观赏、网络等领域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难点、痛点问题,总结“共享单车文明停放”“快递小哥礼让斑马线”等经验做法,充分依靠群众,吸引群众参与,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的新载体,以新手段解决新问题。
        此外,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为牵引,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分众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文化供给能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鲜明社会效益优先的导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真正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当前:B2(2018年03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