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文明提升工程结硕果

        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需要从提升市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开始。自2017年3月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大力实施“共建文明市北,同筑和谐家园”文明提升工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深化“守望相助”的邻里文化,持续实施未成年人关爱工程和“底蕴市北”优秀文化传承工程,为加速推进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模范典型不断涌现


        王建菊是市北区福山公寓敬老院的一名护理员,常年像亲闺女一样细心照料敬老院里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她的事迹一经报道,感动了成千上万的居民,今年被评为2017年度“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
        近年来,市北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建立道德模范、文明市民培育长效机制,涌现出了一批省、市、区级文明家庭及“山东好人”、青岛市“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形成了好人聚拢的“强磁场”。
        同时,市北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企业、校园、家庭同步展开,“微笑服务”成为行业新风,“尊师奉礼”成为校园传承,“孝老爱亲”成为社区美谈。2017年复查各级文明单位185个,新申报各级文明单位92个;复查各级文明社区49个,新申报31个,创建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邻里文化”深化文明传承


        2017年5月,以“邻里一家亲”为主题的邻居节再次让人耳目一新。市北区围绕“邻居圈”“新高地”“好声音”“好故事”四个板块组织了420余场活动,中央、省、市媒体先后给予报道500余次。
        邻居节期间,因棚改搬迁的居民在旧大院再聚首,手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新搬来的邻居们互加微信,许下“守望相助”的承诺;曾有小摩擦的邻居携手看演出,“一笑泯恩仇”。据统计,此次邻居节市北区居民直接参与活动者12万余人次,涌现出100余位好邻居、好媳妇、好家庭、文明小使者等典型,既传播了正能量,又弘扬了好风尚。这种“邻里文化”也成为学者们研究新时期城区邻里关系、探索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新模式的生动样本。


        “诚信”建设硕果累累


        2017年,市北区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方面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完善升级“市北经营者信用平台”;另一方面,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全面落实网络化监管和监管结果公示制度,落实“逢进必检,问题退市”制度。
        2017年以来,全区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35家农贸市场质量保证金缴纳率达100%,共退市11户,销毁不合格农产品1000余公斤。在“明厨亮灶”工程推进过程中,市北区重点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标准,全区餐饮服务单位持证总数达3876家,较往年提高10%;无证餐饮的监管盲区得到有效压缩,其中,412家学校食堂全部达到B级以上。

        小文明引领大风尚


        用餐文明、出行文明一直是市民素质的外在体现。2017年以来,市北区进一步加强公共文明引导员管理,积极开展“争做文明市北人”“礼让斑马线”“向车窗抛物说不”等宣传活动。全区300余个LED显示屏同步刊登文明城市创建标语口号,印制公益广告10万余份,向餐饮单位发放文明提示牌2000余块,引领文明、礼让的社会风尚。
        同时,市北区还利用新媒体网络传播的力量,组建了一批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吸收作家、知名博主加入到志愿者中来。各街道和文明单位先后开通建设文明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文明月刊、QQ群等全媒体传播平台,构建“市北网络文明传播矩阵”,多渠道展示城区文明建设工作动态、进展成效和工作成果。
        (据中国文明网)

当前:B2(2018年04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