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党员的坚守
本报记者 漆世平 实习记者 李尚维

       

 

        6月27日下午两点,记者来到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高攀路教师苑陈尧的家中。这里也是成都市首个家庭档案馆。
        刚进门,陈尧就和蔼可亲地向记者主动打起了招呼。一眼望去,客厅不大,却井井有条。今年86岁的陈尧精神矍铄,记者参观哪里,陈尧就讲到哪里。
        进门右手边的墙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字极为醒目,下方是陈尧的党员先锋展示墙,记录了陈尧的党组工作和活动记录,关工委、家委会、社区活动中心工作记录,以及自愿捐款和媒体报道记录;墙上还挂着陈尧为 “武侯区档案局爱国教育基地”和成都市首个家庭档案馆创作的“前言”。靠墙的桌子上,摆放着参观人员签到簿和意见簿、陈尧手写的会议牌、荣获的先进党组织奖等,还摆放着“武侯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的奖杯,奖杯上还挂着2008年成都工务段退休职工“5·12”地震捐款纪念牌。
        沙发后面是陈尧的个人大事记、荣誉展示和证照展示墙。电视后面是陈尧的个人创作作品和家风家训展示墙,阳台上陈列着武侯区档案局为陈尧整理的档案柜,收录了陈尧的诸多资料。
        讲起一生中的大事件,陈尧如数家珍。陈尧每到一地,上任后总是会组织大家植树造林。1966年,在四川省夹江县吴场工区,陈尧带人植树造林,兼种竹子、果树等等。今年4月,当时工区的工人后代共四十多人,共同邀请他们的“陈叔叔”回到吴场工区,看看当年种下的树苗、竹子正在成林。“当年种下的树已经被砍了,就只有竹林和果树林还在。”陈尧颇有些遗憾地说。
        虽然陈尧已经86岁高龄,每周三还是会到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南站社区老党员工作室值班,戴上党徽,服务前来反映问题的群众,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这么多年来,陈尧从来没有缺席、迟到过。有一次,因为公交车改道的原因,陈尧错过了一站,素来节俭的陈尧下车后赶紧乘坐出租车前往工作室,为的就是不迟到。还有一次下雨,社区办公人员看到陈尧准时到工作室时非常惊讶:“陈老,下雨就不要来了,万一摔了就不好了。”陈尧却说:“这是我的工作,为群众服务不能缺席。”老人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陈尧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接地气的生活经历、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家风家训,为家庭档案馆的筹备提供了丰富且极富正能量的素材,这是当初决定在陈尧家打造成都市首个家庭档案馆的原因。”据火车南站街道得胜社区党委书记范生云介绍,家庭档案馆是武侯区档案局和火车南站得胜社区的党建合作项目,“留住美好记忆,传承家风家训”是项目的主题。
        家庭档案馆从去年9月开始筹备,今年5月22日投入运营。目前投入运营虽然不足两月,但签到簿上已经快写满一页。对前来参观的每一个人或者团体,陈尧都会认真准备,热情接待,从不懈怠。
        陈尧还打算写一本自传,他比着手势对记者说:“我要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到来。

当前:A1(2018年07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