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村歌唱响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樊树林
“踩着青石的小径,穿过碧绿的荷塘。我们听到书声依然响起,在萃文书院的那个地方。那座古老的祠堂,承载过多少人的梦想……”浙江衢州江山市大陈村上百名村民,在党支部书记汪衍君的指挥下引吭高歌他们的村歌《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效仿大陈村,江山市三分之一的行政村都有了村歌。其中的10首村歌,制作成乡村音乐礼品,赠送给杭州G20峰会的嘉宾。(7月8日《光明日报》)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一首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村歌,不仅能增强村民对村庄历史、村情村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还能成为村庄的文化名片和“有声符号”,成为乡村形象宣传的有力抓手,能体现出精神上的凝聚和文明上的引领。就像新闻中所描述的,浙江衢州江山市大陈村正是凭借着一首充满泥土气息的村歌而激发起村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乃至走进了全国的视野。当村歌成为古老山村通向外面世界的纽带时,其无疑也唱响了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乡村要实现振兴,不可忽视文化的力量、文明的引领,只有将文化和文明建设抓在实处,干在细处,乡村振兴才能有一个坚实的着力点,像大陈村等全国各地走在前列的村庄均是如此。
“没有村歌的唱响,没人知道有个大陈。没有文明创建,也换不来这么好的文化环境。没有好环境,人家也不会来。精神富有带出了物质富裕,大陈的村歌还要唱得更响亮!” 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的话语虽然朴实,但充满了朴素的哲理。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的积淀,需要文明的播撒,用村歌来凝聚父老乡亲的“精气神”,在这个新的时代,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我们这个从农耕时代走过来的民族而言,每一片土地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都有文明的基因,笔者希望有更多村庄也能像大陈村一样,深入挖掘各自村庄的历史和文化,着眼于村庄的风土人情,创作出具有推广性、能让村民们喜闻乐道的村歌,让其成为自己村庄独特的文化符号。同时,村歌的意义在于在传唱中让更多人找到自己精神的栖息地,因此创作出来的村歌需要经常组织村民“唱响”,村民们才能有深度的融入感和代入感。
大陈村村歌嘹亮唱响,在这个时代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标本价值,希望更多村庄成为大陈村的“同行者”,用带有村庄烙印的歌曲唱响乡村振兴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