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题材话剧《高腔》惊艳蓉城
本报记者 陈早先

        “艺术地教授了很多很好的乡村工作方法,为第一书记立了言。”“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鲜活、接地气的对白,让我感到十分亲切。”7月10日,四川省首部脱贫攻坚题材大型原创话剧《高腔》登陆蓉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四川味儿的脱贫攻坚故事
         话剧《高腔》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编剧李扬舟、孙梦竹根据著名作家马平的同名小说改编。以两个贫困户在化解宿怨的过程中寻觅花田沟产业发展之路为主线,着力塑造了以米香兰、牛金锁为代表的新农村青年群体和第一书记丁从杰等人物形象。
        四川文化元素贯穿全剧始终。对白是四川方言,剧中有机融入了川北薅草锣鼓和川剧武旦表演程式。“牛金锁”就是以广安市柑子镇桅子村经营小花圃的单身汉为原型,“花田沟”则以南充市仪陇县安溪潮村和遂宁市蓬溪县拱市村为原型。
        一唱众和的脱贫攻坚壮歌
        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宏大主题,《高腔》勇敢地从具体的困难和矛盾切入。一开场的村民大会上,群众的质疑、干部的不认真以及部分群众之间的矛盾就鲜明地呈现出来。
        如何落实脱贫攻坚的政策?怎么打动贫困户的内心?帮扶干部们实干、苦干加巧干,改变了贫困乡村的面貌也唤醒了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两年过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花田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花田沟前进的每一步,都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
        戏曲高腔的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一人唱而众人和。自此,“高腔”这个带有点儿迷惑性又饱含戏剧色彩的隐喻引领着观众直指话剧主题。
        边巡演边提升打磨
        自5月以来,该剧在达州、宜宾、内江等地巡演。巡演过程中,剧组听取当地观众,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观感,不断进行提升打磨。该剧主创表示,成都演出的版本就是打磨提升的升级版,接下来该剧还将进一步完善,并展开全国巡演。
        许多驻村第一书记看完后纷纷点赞,认为该剧反映了他们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这也体现了话剧《高腔》的创作初衷,就是反映脱贫攻坚这个伟大的时代任务。”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罗鸿亮说。

 

当前:A3(2018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