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积极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构建了“百名理论宣讲专家、百名宣讲员、百个精品宣讲课程、百个理论宣讲基地”市级理论宣讲工程体系,着力实现宣讲专业化、菜单化、基地化、制度化,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有力地推动了宣讲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建队伍
实现宣讲专业化
为解决宣讲中普遍存在的临时组建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宜宾市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常态化的理论宣讲专家和宣讲员队伍,经推荐评审等程序,聘请了首批19名市级理论宣讲专家和99名市级宣讲员,并根据每年考核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接下来,市级理论宣讲专家队伍还将吸纳外地优秀专家和优秀市级宣讲员,逐步增加到100名左右,市级宣讲员则要逐步达到150人左右。
市级理论宣讲专家由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高校专家学者、宣讲骨干等组成,承担市委安排的主题宣讲任务,每年宣讲场次不少于5场,每人负责联系一个县(区)或一个市级委口部门,管理、培养联系5名左右的市级宣讲员;市级宣讲员则由驻村第一书记、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党校教师、司法调解员和市级相关部门(单位)理论宣讲业务骨干组成,覆盖多系统多领域,每人每年宣讲场次不少于4场,至少报送宣讲课程1个,接受专题宣讲培训不少于8学时。
备专题
实现宣讲菜单化
针对宣讲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缺乏、宣讲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况,宜宾市经过组织筛选评审,印发了《首批理论宣讲课程菜单》,推出了100个市级理论宣讲课程,涵盖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法治建设等七大领域,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服务。实行宣讲效果评价机制,制发《理论宣讲效果测评表》,将测评结果作为考核市级理论宣讲专家、市级宣讲员的重要依据。自宣讲菜单公布以来,全市开展菜单式宣讲4300余场次,受众达51.6万人次。
搭平台
实现宣讲基地化
为改善基层宣讲工作缺平台、缺阵地的现象,宜宾市充分运用道德讲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农民夜校、工会之家、青年活动中心等现有阵地,命名了首批75个市级理论宣讲基地。各基地有分管领导、专(兼)职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制定工作计划。硬件上,每个基地都配套设施完备,能容纳50人以上;软件上,每个基地都有完善的学习培训、目标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每个基地全年组织承担各类宣讲活动不少于10场次,每场次受众不少于30人。截至目前,全市理论宣讲基地发挥各自作用和特色,开展各类宣讲和培训2600余场次,受众21万余人次。
强管理
实现宣讲制度化
在宣讲工作中,缺乏制度保障、缺乏考核管理、缺乏督查促办、缺乏经费支持等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为此,宜宾市出台了《“百人百家百课百基地”宣讲体系工作方案》,并配套印发了《理论宣讲专家、市级宣讲员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等细化办法,从制度上对宣讲队伍、课程、基地的建设管理进行了规定。
同时,宜宾市建立了“四百”宣讲信息报送机制,实行每月报送、季度通报、半年报告制度,督促宣讲队伍、宣讲基地和基层单位真正动起来、干起来、讲起来,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宜宾市级财政每年预算解决专项经费近100万元,制定《“四百”工程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解决了资料订阅等相关费用,并通过以奖代补支持市级理论宣讲基地建设,设置重大专题备课经费,确保宣讲工作有效开展。
此外,宜宾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两次集中宣讲培训,邀请权威专家做宣讲指导和培训,遴选优秀市级理论宣讲专家和宣讲员做现场示范宣讲,不断提升宣讲水平,并要求宣讲人在宣讲时统一佩戴专门标识,切实增强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