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源自于美国,是指年轻或身体健康的中老年志愿者,将志愿服务时间存入各自账户,自己需要服务或年老需要帮助时,可从账户中提取积累的志愿服务时间并兑换成相应的服务,以此实现互助养老。
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重庆、苏州、洛阳、武汉等城市也开始推广时间银行。今年1月,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印发《武汉市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备银行’”,鼓励社会人员成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时间银行”已经在武汉广泛开展,获得了许多成果。
政策支持 “时间银行”可兑换积分
2013年,武汉首家经团市委备案的“时间银行”成立,并由夕阳春大观园志愿服务总队负责管理运营。从此,“时间银行”在武汉扎根。
今年3月,武汉市正开展志愿者星级评定活动,推广“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做法,将志愿服务时长纳入全市“积分入户”公益指标,推动志愿服务嘉许激励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武汉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注册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根据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将志愿者评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志愿者星级是表彰、奖励和回馈志愿者的主要依据。《武汉市志愿服务条例》规定,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招考公务员、招生、征兵、聘用员工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录取、征集和聘用星级志愿者。
志愿服务时长还可以兑换成落户武汉的积分。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出台的《武汉市积分入户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了入户积分的公益服务指标,指出5年内参加志愿服务每10小时积1分,最高10分。去年,市文明办已经帮助不少志愿者认定了入户积分的志愿服务时长。
目前,武汉市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规范志愿服务注册登记、时间记录、转移接续和兑换服务,统一归集、管理全市志愿服务数据,实现全市志愿服务基础数据互联互通。
落地实施 志愿者获切实福利
2017年10月,湖北武汉武昌区首义路街、美好集团公益中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武昌分公司在江零社区共同建立“首义美好时间银行”,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志愿者存下“时间”,可兑换各种形式的“养老钱”,包括生活物资、免费旅游、幸福食堂就餐卡以及未来养老服务等。“时间银行”运营半年来,已有72名老年人加入储户行列,年龄最大的76岁,还有30多人正积极报名。
江零社区目前有居民10788名。如今,社区服务队扩展到5个,包括社区巡逻队、便民服务队、综合服务队、爱心帮扶队、邻里互助服务队,志愿者人数将增至100多人。
据了解,市民注册成为“首义美好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后可获得相关培训,并根据志愿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长积累相应的积分,凭积分可在“美好志愿”APP积分商城或社区老年食堂外的积分自助兑换机上兑换各类物品。此外,“首义美好时间银行”正逐步实现积分兑换便民理发、健康咨询、物业费用、老年学校、邻里帮扶等养老服务。
“老年人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推动了老年宜居社区创建,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观,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更浓了。”江零社区书记闵咏说,持续运行面临考验,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年轻志愿者共同参与“首义美好时间银行”建设。
长足发展 实现通存通兑
武汉市的“时间银行”发展得如火如荼。目前,黄陂、汉阳等城区均已引入美好时间银行。
黄陂区社区美好时间银行建立后,目前已组建32支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开展义务理发、健康咨询、便民义诊、儿童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汉阳区民政局不久前与美好志愿达成合作,将在辖区内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该区今年计划在全区20%的社区建立“时间银行”,首批“时间银行”将建在七里一村、汇福园、桃花岛、百灵、十里锦绣、七里晴川、徐湾、鲤鱼洲社区8个社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波表示,“时间银行”采取将志愿服务行为折算成时间单位和积分的形式,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兑物品、志愿服务兑服务的激励机制,实现了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三者的结合,为社区社会治理做出了新探索,但需解决建立统一的时间计量依据、通存通兑等问题。南京市通过成立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打通全市所有的“时间银行”,支持各“时间银行”之间相互签订合作协议,让志愿者储存的时间实现通存通兑,保证“时间银行”持续运转,这种做法值得武汉借鉴。
武汉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时间银行”将根据实际运作情况和效果,逐步纳入政府支持并建立激励机制,并努力完善其运行平台,争取推动该种新型的互助养老模式步入正轨。
(本报编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