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农家书屋需顺势而为
杨政
        “万卷琳琅,助耕读传续,看书香神州织锦绣;十年砥砺,为乡村振兴,迎崭新时代谱华章。”7月19日,“我的书屋·我的梦”农家书屋主题展亮相在深圳开幕的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集中展示了十多年来农家书屋建设成果。(新华社)
        我国农家书屋从无到有,建设成果令人欣喜,但是仍然没有到可以放松的时候,改造升级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发展,十多年时间过去,现在的农村早已今非昔比。农家书屋建设必须顺应农村的各种变化从有到精,不断升级才能满足村民的阅读需求,才能真正成为美丽乡村的文化地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思想进一步解放,阅读的主动性更强,阅读需求更加丰富多样。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带来农民阅读方式的改变,纸质阅读、数字阅读、音频视频阅读并存,阅读体验更加新潮多元。农民阅读已不再满足于了解村外大事或学习一门种植养殖技术,阅读将融入农村日新月异的新生活,渐渐成为农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休闲。升级农家书屋要着眼于此,顺势而为。
        农家书屋要与农村新生活协调发展,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农村新生活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加注重阅读带来的文化体验。广大农民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也愿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因此,在农家书屋这个公共阅读场所,不仅需要有舒适的外在阅读环境,也需要有优质的阅读服务。可以借鉴城市24小时书店、公共图书馆、特色实体书店的经验,除了更新完善硬件配置、提供更多优质丰富的阅读资源之外,还要多组织开展新书导读、好书推荐、读书分享等阅读体验活动。
        农家书屋要着眼村民多元的文化需求,拓展文化服务功能。在农村不断发展的现代生活中,农家书屋仅有图书阅读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农家书屋非常有必要携手农村文化场馆走集成化建设复合式发展路子,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要着眼村民文化休闲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从内容、形式上创新入手,主动把单一的纸书阅读场所升级为文化休闲服务站。可以农家书屋为纽带,发展乡村文艺舞台,优化农村文化资源配置。组建文艺轻骑兵、合唱团、乐队、秧歌队、健身舞蹈队等,带动其他文化休闲,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家书屋不仅是农村公共阅读场所,还是农村公共文化聚集地,更多的文化服务才会让其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成为美丽乡村的文化地标。升级农家书屋乃是大势所趋,还需加油鼓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据惠州文明网)
当前:B2(2018年08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