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部力挺高校书店喝彩
小 章

    7月24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各高校至少应有一所图书经营品种、规模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没有的应尽快补建,鼓励毕业生自主创办。

    目前在不少高校,实体书店都难得一见。一方面,不少人认为学校图书馆可以满足学生读书的需要,认识不到书店的作用;其次是很多学生热衷于电子读物的浅阅读,导致纸质书阅读量下降。即便买书,也是图便宜、图方便,上网购书的多,到实体店买书的少;其三,购买不活跃,再加上房租、水电、人工等固定成本,实体书店入不敷出,自身也难以维持。

    教育部的力挺政策势必倒逼高校给书店留出建设、经营空间,为书店减免场地租金、水电费等日常运营费用或提供其他优惠,并支持、指导书店争取扶持政策和专项支持资金,这是大好事!展现了教育部门的担当。

    有人疑虑,认为书店很容易建起来,但读者并不能依靠政策“赶”进来。网上有人调侃:“图书馆藏书那么多,你就不能借本书?电子商务这么发达,你就不能网上买本书?谁说大学里一定要有书店,你来告诉我大学里书店有什么用?”

    好吧,我来告诉你。

    去过图书馆的人都知道,很多图书馆书籍更新速度很慢,看不到最新出版的热门书,馆配来的图书也未必适合学生的趣味和需求。经典图书并不齐全,反而充斥了很多过时的、思想文字水平都较低的老旧图书。

    除非是开架借阅,否则去图书馆借书就跟在网上购书一样,属于盲人摸象,面对无边书海却没有渔网捕捉鲜活的“鱼”。读者看到的是片言只语的梗概介绍,看不到由文字和思想编织的具体质地。除了非常好学者能够花费时间心思顺藤摸瓜,从一本延伸到相应领域,否则一般读者很难找到自己喜欢又有益的书。而很多学生在漫长的应试生涯中,鲜有时间读课外书,更没有建立起阅读习惯,你让他借哪本、买哪本?

    高校实体书店就不同了。店面空间有限,店主无论是根据自身学识修养还是针对本校学生专业特点筛选,或是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摆放的图书大多会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感。

    学生们课余饭后路过,随手拿起翻阅,或者就能从各类图书中找到自己的“菜”——文史哲还是数理之美,又或者是逻辑。从一本到多本,由浅入深,慢慢意识到书籍的魅力,培养起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对图书的热爱。

    所以说,如今的高校校园里,应该有实体书店的一席之地。它不需要多高大、多华美,却如同建筑群中的一块绿地,不断释放文化的气息,让大学生们能突破专业和生活环境的局限,以开放的头脑广泛汲取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智慧。

 

当前:A3(2019年08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