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旅游更需理性
于炳绅

    随着交通日益四通八达,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人们去往“诗和远方”的路途也越来越通畅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自驾等方式,深入偏远地区,与“野生”美景来一场亲密接触。这其中的安全隐患不言而喻,但在一些人看来,野外旅游本就是美景与风险并存,否则就显得索然无味。因此,尽管各地正规景区景点的开发和服务日趋完善,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游客人身安全的负责,规范野外旅游行为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但仍有不少游客热衷于“挑战”未经开发的“野景”,以致遭遇危险,需要当地政府动用公共资源加以救援。

    对于“野生”美景的向往可以理解,但普通游客更应理性对待,不可盲目前往未开发景区,野外情况莫测,即便结伴而行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并不具备户外运动或野外生存技能的“驴友”,只凭一时兴致,或在网上搜索一些缺乏专业性的旅游攻略,或轻信某些“野导游”不负责任的推介,就轻率深入未开发景区“打卡”,甚至踏足禁止擅入的区域进行“探险”,这无异于拿生命安全做赌注。

    殊不知,未开发的景区意味着什么,那里可不仅是充满新鲜刺激、远离都市喧嚣的美景胜地,而更可能是遍布悬崖、沼泽,毒蛇猛兽出没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危险之境。私自闯入危险的野外地带,没有安全保障,没有手机信号,即便是有野外经验的人,在没有充足的装备和体能储备的情况下,也极易遭遇危险,更何况一般游客?

    近年来,游客因擅入未开发景区遇险的事件,时不时地见诸媒体。最近,湖北鹤峰县躲避峡游客遇险事件的惨痛教训,更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笔者认为,要遏制这类情况频发,一是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充分做好严格的管控工作,采取更加周密的防范措施,遏制未开发景区周边的不规范旅游行为,治理不具资质的“野导游”“民宿”等相关产业链;二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各行各业,都应配合做好宣传引导,提醒人们不要逞一时之勇,置自身安全于不顾;三是旅游主管部门也应及时介入,对适宜于开发开放的景区景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出安全、优质的旅游线路,把游客吸引到正规的景区景点来,从根本上避免其“另辟蹊径”、遭遇风险。而针对确实不宜开发开放的区域,相关部门也需动用必要的人力物力,在关键位置布置围挡、立牌警示,加强巡查监督、宣传引导和信息发布,避免一些“驴友”擅入或误入。此外,作为游客,更要保持理性,强化风险意识,万不可凭一时冲动,随意涉险。

 

当前:B4(2019年08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