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乡城县:聚力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
何才华

    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地处干热河谷地带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经精准识别,全县共有贫困村42个、贫困户1270户、贫困人口68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6.6%,成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全县不得不面对的特殊县情,面对贫困现状,在中央特殊政策的关心关怀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全县的头号民生工程来抓,经过努力,该县获评全省2016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县,农村面貌正发生巨变。

    凝聚脱贫攻坚力量

    “从前我们生活条件很差,饮水也有限,自己喝的都不够,更别说耕种了。村子里如果有人病了,只能靠人背着扛着下山就医,别提有多苦了。”浪充新村的罗绒扎姆永远忘不了以前生活的艰辛。

    近年来,该县按照省委“念兹在兹、唯此唯大、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和州委“高标准摘帽、示范性交账”的要求,出台了《乡城县精准扶贫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了贫困村“五个一”、非贫困村“四个一”帮扶力量统筹管理机制,强化台账式管理。实施贫困家庭分类管理,实行每月任务清单制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制度,对部门、乡镇实行流动红旗鼓励和黄牌警告奖惩制度。

    “我们一年四季都驻扎在村里,为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出主意,每天入户指导产业发展,宣讲政策促进观念转变,和群众同心协力,只为让群众早日摆脱贫困。”勒斗村第一书记列布每天都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奔忙。2018年,全县贫困人口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116元,超过了国家扶贫标准。

    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乡城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并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整村搬迁为重点,以整村提升为突破,全面开展脱贫攻坚。

    该县创新提出了“以小路、小桥、小水、小能源”为代表的“四小工程”建设,投入资金近1亿元,实施388项“四小工程”,完成247公里通达通畅农村公路和26座桥梁建设,农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实施了121处水利工程,解决了吃水难、耕地灌溉难等问题。针对藏房土木结构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创新提出了“绿盾行动”“三新活动”,实施了3737户藏房用电线路改造,保障所有贫困群众都住上了安全房。并通过引导开展“环境卫生村”“清洁卫生户”等评比活动让群众养成了好习惯。

    “政府投入资金将家里的用电线路进行了规范改造,对庭院进行了美化建设,环境变好了,心情也好了,我们脱贫奔康的劲头也更足了。”贫困户扎姆说道。

    为改变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乡城县整合资金精准投放,综合推进了道路、用电、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州实现了“乡通畅、村通达、村通畅”三个百分百标准,所有贫困村都达到了“一低五有”标准,所有脱贫户都达到了“一超六有”标准。

    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该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贫的长效举措,制定了全域产业富民行动计划,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确立了“全域旅游+南种北养”的产业布局,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如今,产业覆盖了全县的12个乡镇和89个村。

    “在光伏园区,我学会了开挖掘机,然后花18万元买了一台挖掘机在园区务工,现在一个月有1万8千元的收入,这是以往做梦都想不到的。以前全村会技术的只有两个,现在村里有10多个人会开挖掘机、9个人会开大车,大家的收入都很可观。”普龙村格绒曲扎对在光伏园区的收入很满意。

    曾经荒芜的山坡,如今有10余万块光伏电板在山坡上展开。2016年,正斗乡光伏产业园让160户群众实现土地流转收入11.2万元,务工收入260万元。2017年,光伏园区为群众带来土地流转收入约45万元以上,户均增收2812元,务工收入达700万元以上。项目所在地的正斗乡政府引导群众组建劳务公司,实行统筹务工,规范运作,实现了群众就近务工增收。

    此外,乡城县立足“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发展一项产业整村脱贫”的思路,以“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发展了牦牛、藏系绵羊、酿酒葡萄等种植、养殖专合组织89个,群众从产业发展中普遍得到了实惠,脱贫步伐稳步加快。

 

当前:3版(2019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