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省市区的各项指示要求为抓手,突出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街道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高举党建明灯
照亮改善民生幸福路
进入雨季,兴海路26号铬盐厂家属院的202户居民再也不用被“天空下大雨、屋内飘小雨”的情况困扰了,也不用烦恼家里的自来水管跑、冒、滴、漏、堵等现象发生了……“想想以前下雨天时家里的情况,心里就一个字‘烦’。但是看看现在,绿树成荫、健身器材随处可见,生活环境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居住环境的改善,围坐在凉亭下聊天的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
改善居住环境,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兴海路街道党工委始终将打造清新、优美、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作为服务人民的奋斗目标,结合街道老、旧、“三无”等院落较多的实际情况,创新党建引领体系,并结合城西区“支部建在小区上”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微综合体”建设,实施了“2+1+X”基层党建工作法,构建了“领导挂帅、社区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了科学有效的组织保障。
基层党建“微综合体”确保了党建工作下沉到小区,为物业公司拓展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增添了帮手,也为帮助业主委员会、群众实现“微心愿”提供了动力与支持,架起了三者之间沟通交流、互利互惠的桥梁,为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途径。“观念一变思路新”,面对无门卫、无保洁、无人管理的“三无楼院”卫生脏乱差、管理无秩序、文化生活单调等现象,兴海路街道党工委积极发挥街道党建“134X”等品牌的引领作用,推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楼栋党小组、党员(群)中心户”“五微一体”管理体系落实落细,确保了“331工作法”(3分钟反馈,30分钟解决,1周协商)、“移动议事厅”等党建品牌不断大放光芒,助力“每日入户走访一小时”形成常态,使6支专业维修队、6支调解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光”和“热”,先后纠治了中华巷5号院脏、乱、差及兴海路25号院居民反映的停车难等现象,解决了湟岸巷28号院污水管网老化、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老大难”问题,协调处理了黄河路9号院物业收费不合理、安全保卫不到位等居民关心的热点事项,并为中华巷3号院、中华巷5号院等300多户居民更换了智能水表,对部分“三无”院落进行了环境美化、安装了健身器材等,为小区居民提供了舒适、方便、安全的生活环境,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全面提升。
此外,兴海路街道党工委充分利用辖区的地理资源优势,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两河两岸”建立了“湟水河畔党群服务带”,打造了“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和“中国党史展示点”,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到街道的各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
坚持绿色发展
开启建设美丽家园新局面
“书记,湟岸巷28号至32号院的绿化过少,居民群众还反映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抓紧时间调研,解决好民生问题。”周例会上,尕寺巷社区汇报社区工作时,兴海路街道党工委立即表明态度。一场调研、走访、认证工作在会后全面展开,街道党工委书记施伟带队走在了前面。组织调研、制定方案、联系施工单位、组织招投标、院内绿化、修建凉亭等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在街道、社区的协调组织下,经过三个月的“升级”改造,居民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家园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兴海路街道党工委按照“一街一景、一店一招”的原则,大力加强店面管理,严格落实“门前六包”责任制,确保街道干净整洁。坚持开展“创建日”活动,推行机关“三中心”联点督导机制,每月的第一周组织开展“全城大清洗”活动,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红袖标”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深入街道、小区、居民家中,开展卫生清理、环境美化等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建立了“微管理”平台,开展了“随手拍”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在发现不文明行为、卫生死角等情况时,及时拍照上传,进一步补充基层治理的短板。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演示活动,与1000多户居民签订了“垃圾分类承诺书”,为居民群众发放免费垃圾分类袋25万个,用行动践行了建设美丽家园的决心。
“现在,街道上很少见到垃圾了,公交车站的宣传牌也每天有人打扫,卫生比我们家维护得都要好。”“小区绿化有了,健身器材也装上了,老人们的生活一下子充实了许多。”尕寺巷社区80岁的老党员褚占花与老人们说起街道的变化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文化富民兴街
唱响时代幸福“六湟曲”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兴海路街道党工委打造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适应、满足当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街道党工委始终将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助燃剂”,先后投入了5万余元,精心打造了街道的机关办公楼,并在西宁市率先推出了市民小影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舞蹈排练厅、文化活动室等,全天对外开放,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进一步培养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引导区域内的“两新”组织、“五级联动”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物业公司等加入到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歌颂新时代,赞美新生活,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去年我们参加了街道举办的‘千人宴’,今年品尝到了‘百家宴’,这两种不一样的风格让我们看到了发展中的兴海,人们的精神面貌比前几年也好了许多。”“六湟”系列文化活动上,人们一边吃一边讨论道。为坚持“文化富民”的工作思路,街道党工委利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以及元旦、春节等时间节点,发挥街道“五室”“两团”“一社”“一队”9个业余文化社团的作用,编排了舞蹈、小品、相声等20多个节目,在街道小区开展巡回展演活动,汇聚文化力量,凝聚精神共识。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等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唱响“六湟幸福曲”,共叙发展历程、共享改革成果、共赞伟大祖国,激活了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池春水”。
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文化建设能折射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精神文明建设会对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兴海路街道党工委紧抓街道文化建设,以此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兴海好人”“五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激励了广大群众“学先进、争先进”,为建设美丽家园不断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高举团结旗帜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民族团结是街道繁荣发展的基石,我们18个民族必须向‘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对影响民族团结的一切问题都必须妥善处理好!”街道党工委书记施伟书记如是说。正是这种“石榴籽”的精神,在街道构筑起了全民共建和谐家园的行动自觉,让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土族、撒拉族等18个民族聚居的兴海路街道到处遍布着文明新气象。
兴海路街道党工委结合街道的特色定位,明确了“四级”(街道党工委、街道机关、社区党委、基层党建“微综合体”)齐力创建机制,并以交流改善民族关系、以交往增进民族感情、以交融促进民族团结为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中华巷“温馨手牵手”、兴胜巷“四个一”、尕寺巷“七彩阳光”等品牌作用,坚持“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稳步实施、扩大覆盖”的工作思路,把民族团结作为展现辖区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的有力抓手,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弘扬了邻里友爱、团结亲善、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同时,推行“一线+”督导机制,加大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培养力度,每年吸纳4名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队伍。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智凡律师事务所律师扎实开展“五进”(进社区、进寺院、进家庭、进商铺、进学校)活动,宣讲民族团结知识及开展法规讲座等,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引导“两新”组织等单位加大党支部“手拉手”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力度,帮扶慰问少数民族困难群众10余户,看望慰问残疾人群6户,协调3户少数民族家庭实现“微心愿”。举办“用工交流互利会”,为8名少数民族群众联系到新的工作,用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
自网络化管理推行以来,兴海路街道还涌现了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街道党工委因势利导,及时让“道德模范”黄才郎吉、“善行义举模范”王晓军等民族团结模范人物走上“光荣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学模范、当模范。整合了“兴海路美食街”的小微企业力量,成立了“兴海路美食街”餐饮行业协会,建立了餐饮行业门店评星挂牌激励机制和对各民族困难群众善行义举帮扶制度。成立了“民族团结服务中心”等,打造“四统帮扶”平台,开展了“爱心传递”系列活动,解决了各民族群众的民生诉求,全面增强了街道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