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拥抱、水环绕、绿浸染、道通畅、园雅致、居舒适、食香浓……日新月异的西宁城,如今正演绎着青藏高原上一幕幕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画卷;振精神、聚人心、凝合力、美环境、畅交通、守安康、扬文明……朝气蓬勃的西宁城,如今正铺展着在青藏高原上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宏伟蓝图。
青海省西宁市自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始终秉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把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紧融入到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幸福西宁”、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等工作之中,始终坚守“绿色发展当样板”的成长坐标,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状态,强化合力,着眼实处,加大力度,着力解决在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市民出行、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全体市民享有更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更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多措并举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卓有成效
西宁市持续发挥全市市民在创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等。运用多种文艺形式和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倡导文明礼仪新风。注重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深入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最美湟源人、“第四届西宁市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今年以来,共评选出张秉珠等14名“第四届西宁市道德模范”和赵万金等19名“第四届西宁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李有琴、李明君2人荣登 “中国好人榜”,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同时,以“五大创建”为载体,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工作着力点,在创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制定印发了“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安排、《西宁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了《西宁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西宁市中小学文明校园测评体系》。广泛开展了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的选树宣传,共评选“五星级文明户”15.68万户,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扎实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建设,推荐省级文明村镇40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79个,省级文明单位154个。组织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推选及学习宣传活动,授予马越等14名同学西宁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已出台的《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基础上,各县区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制定了移风易俗实施标准,全市所有村建立完善了“一约四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完成了村规民约的修订,通过建组织、立规矩,推动移风易俗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大力发展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不断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在快递运输行业青年中建立了6支“青年文明巡查员”志愿服务队,并正在积极培育法律、文化、医疗、交通、助残、环保、科普、扶贫等11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形成了暖冬行动、阳光助残、七彩假期、敬老助老等多个品牌项目。先行试点在湟中县、城东区八一路街道办事处、城北区马坊街道办事处新村社区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探索打造了理论宣传等平台,逐步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机制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提升
西宁市在继续运用好已形成的目标责任、督查考核、联点结对等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健全完善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制定了《西宁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常态长效化实施方案》,编制了《西宁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手册》,推动各责任单位落实常态工作机制和推进举措,并把创建工作继续纳入各县区、各部门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建立了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听取各区和相关责任单位的任务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推动问题及时解决。整合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三大创建”工作内容,将每月29日设立为“创建日”,并以每月29日的“创建日”为契机,组织动员市区直机关干部和志愿者深入到社区小区、交通路口、街道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了“一城抓总、多点联创”的局面。此外,市创建办还抽调人员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常态化地深入四区和各实地考察场所开展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落实和问题整改,推进了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开展。
多方协同
城市面貌形象得到全面改善
西宁市坚持以城带乡、区域协调,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兰西城市群,谋划启动了“大西宁”规划建设,开展了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实施了火烧沟、苦水沟等“城市双修”示范项目,建成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7公里,完成了21.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城市主干道机械化清扫、清洗作业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行街长制,建立了城市管理市民监督平台,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居民覆盖率达17%,走在西北省会城市的前列;组织实施了81个高原美丽乡村及1个美丽城镇建设,做到既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方便的服务,又改善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深刻认识到“生态似水、发展如舟”,积极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全城三北、天保等重点工程造林3万多公顷,园博园、西堡绿芯森林公园栽植景观约106公顷、造林1800多公顷;建设街头绿地14处,绿化道路14条;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命名,建成开放了团结公园、劳动路游园等多个公园游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建立了网格化大气环境监管体系,落实了建筑工地文明施工“10个100%”,汽车尾气治理、冬季供暖清洁能源改造走在全国前列,空气质量连续4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第一;水域整治力度空前。健全了四级复合型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建成了南川河水生态文明(一期)、大华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综合治理155条小流域。10万吨规模的第六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四污改扩建达标排放,小峡桥国控断面水质达到IV类标准,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改善民生
市民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增强
西宁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把创建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1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4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2.26%。先后打造了食品安全示范街11条,示范店、示范企业160家。引入“三品一标”企业24个,评选了高原农副集散中心等四大批发市场和大百广场店等10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示范企业,创建国家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4家。打造了33家百姓“放心厨房”,阳光厨房达标率达到85%,并在全市67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食品安全状况分类定级店外挂牌公示工作。新建了13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50个农村老年之家,5.8万人(次)享受到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启动“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立了社区级的“爱老幸福食堂”,在居民小区内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楼宇级的“幸福餐桌”餐桌点。城西区昆仑社区的王府花园爱老幸福餐桌点,由5个中央厨房、27个食堂、160个就餐点组成,服务人数达15000多人。81岁的邸兰英老奶奶每天中午都到就餐点吃饭,她觉得幸福食堂就餐点饭菜可口,环境卫生优良,还便于与其他老人交流。改造棚户区2924套,分配公租房1051套,综合改造老旧楼院15500套。城西区晨光村村主任党宪武说:“旧楼换新楼,使得小区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很是感谢。老旧楼改造,居民的满意度很强。”实施了教育布局调整等8大类93个项目,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0%。市二医院的儿童诊疗中心、湟源县中医院投用,新增39所基层中藏医馆,市第一医疗集团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优秀医院”称号。在全省率先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体育健身器材实现村、社区全覆盖,还建成了熊猫馆、海洋馆、北川河湿地公园等一批休闲娱乐场所。推进社会治安分级评价改革,城市公共安全指数位居全国第二。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连续8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地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公布了375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取消了197项涉及基层群众办事创业证明事项。建成了全省首家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城市级大数据基础平台。深化四级紧密型医联体改革,“从医联体迈向健康服务共同体”列为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家庭医生和健康承包重点人群签约率87.7%。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示范城市,农村养老、医养融合双证经营、民族特色养老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形式多样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展新容
西宁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根本,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全力抓好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落实了中央、省、区县资金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77所。广泛开展了感恩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将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史、党史、团史与学科学习有效结合,通过开展专题宣讲、座谈研讨会等,增强了师生的爱国意识。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共评选出全国美德少年、“全国最美中学生”“全国最美中职生”“青海高原好少年”12名,市级美德少年165名、夏都美少年22名。广泛开展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对全市168所学校进行了“文明校园”命名。着力打造14岁集体生日、18岁成人仪式品牌教育活动,激励师生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行动。广泛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开展读书征文、演讲等活动。扎实开展了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组织了“亲情1+6 共创文明城”主题教育活动,将文明知识、文明行为向家庭和社区延伸。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建成了西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35支志愿服务队约2万余人在各个街道、社区、公园等地开展清洁环境、劝导不文明行为等实践活动。
……
纵观西宁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显著成效,无不体现出西宁市全城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孜孜追求、殷殷奉献。那一条条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整洁的城市道路,那一座座院落优美、亭榭雅致的和谐的居民社区,那一处处水岸相拍、景观相宜的美丽的绿地公园,那一幕幕互敬互爱、亲如一家的和谐的人文环境,积淀生成的重要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将化作不竭的动力推动西宁向着更高层次、更好水平和谐发展。
(西宁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