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湾村嬗变记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实习记者 李尚维

    阅读提示

    2005年,成都市青白江区原永乐村与双龙村合并,因18道自然形成的河湾而得名十八湾村,下辖21个村民小组,自此开启了全村的振兴发展。不到15年的时间,十八湾村已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干群关系紧张的村庄嬗变成了如今的和美村落。2014年,十八湾村成立的成都田源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此外,十八湾村还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川百强名村、四川十佳产业兴旺村、四川省级四好村、四川省先进党组织、成都市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院落文化活动

肖萍和蒋成荃在展示学习成果

张燕在作新品培养观察记录

老书记刘义坤在整理党建(廉政)图书角

 

    ◎从远近闻名的贫弱村到省级百强名村、省级十佳产业兴旺村,十八湾村如何打赢这场漂亮的翻身仗?

    ◎昔日村落杂草丛生、村路泥泞,今日村庄院巷整洁、林盘静美,十八湾村如何成功“换脸”?

    ◎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从贫瘠到丰裕,十八湾村如何向善而行?

    ◎9月27日,记者走进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十八湾村,探寻其华丽转身的发展历程。

    “钱从哪里来”

    ——发展产业:从贫弱到富强

    汽车驶进十八湾村,只见道路一旁,集中布局的特色食用菌加工园区一眼望不到边,继续前行,成片的养殖和种植基地生机盎然,葡萄园和农家乐点缀其间,产业兴旺的脉搏跳动在这片土地上,如擂战鼓。

    记者走进特色食用菌加工园区,在成都市宜家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实验室,46岁的张燕正在一丝不苟地作新品培养观察记录。2009年,成都市宜家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十八湾村后,该村村民张燕辞去青白江区工业区某工厂曲轴加工员的工作,应聘到该公司上班。从普通车间清洗员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产品研发部经理,张燕很是感慨:“村里引进食品加工企业给了我平台,就近上班可以顾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了我改变人生的机会。”像张燕一样就近在食品加工企业上班的村民共有400多人。

    来到另一边的菌博园里,食用菌技术专员熊明带着记者参观食用菌种植大棚,在平菇种植大棚里,从德阳前来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的肖萍和蒋成荃正在采摘平菇。十八湾村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链接模式,平时村里的农户遇到问题常常会到菌博园询问解决方法,熊明很乐意和他们交流种植技术,“合作社里有很多老菇农,种植经验很丰富,和他们交流我也获益匪浅。”熊明对记者说。

    自2009年以来,十八湾村先后引进14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确定了“两基地一园区”的产业布局,即60余公顷鲜切花蔬菜藕观光基地、60余公顷特色食用菌种植基地和60余公顷特色食用菌加工园区,提供了2000余个就业岗位,吸纳本村村民就业400余人,十八湾村人均年收入也从2005年的不到6000元增长到2.6万余元。

    今日的十八湾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带领下蓬勃发展,在2017年四川百强名村排名中,十八湾村排名第31位。“想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就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这个首要难题。”十八湾村党支部书记万孝成告诉记者,“引进企业,促进形成属于十八湾村的特色产业链,是带领村民致富并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人往何处去”

    ——党建引领:从贫瘠到丰裕

    沿着林荫小路,走进“老书记乡情话苑”,十八湾村老书记刘义坤正在一丝不苟地整理着调解室里的党建(廉政)图书角书架上的书籍。由于刘义坤辈分高、处事公正,村民有了纠纷常常找他调解,于是十八湾村利用院落改造的契机将刘义坤的家打造成了“老书记乡情话苑”,专为村民调解矛盾纠纷。从每年十多起纠纷到近两年的零纠纷,随着十八湾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村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少,村民的素质也逐渐提高。“现在没‘生意’咯。”刘义坤调侃道,继而又笑着说,“我是一名老党员,维护村里的团结和睦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村庄安宁和谐,我才能心安。”

    和刘义坤一样,村里所有党员都将十八湾村的和谐发展视为己任。在万孝成眼里,做好基层工作,“党建是第一要务”,党员必须发挥十八湾村飞速前行的“火车头”作用。

    9月26日,十八湾村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大会,在观看时代楷模张富清先进事迹宣传视频的过程中,不少党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们开展主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警醒和激励党员们在新时代抓好新机遇,继续任劳任怨,砥砺前行,作为党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成为新时代引领群众前行的先行者。”万孝成说。

    “我是党员,我带头”,这是十八湾村的党建品牌。自2014年10月以来,十八湾村紧抓成都市开展百村容貌整治工作的契机,凡是能够由村民自行建设的,党员带头捐款,无偿提供自己的院落地、宅基地、林盘地修路和公用,党员们的无私行为带动了很多村民一起捐款、投工投劳,整个十八湾村面貌一新。

    今年7月,十八湾村获评四川省先进党组织。“党建必须有载体,要解决‘人往何处去’这个根本难题,党员带头最终要促成党群共建,社区治理、院落改造、院落活动等都能成为连接党员和群众的纽带,只有先到群众身边去,才可能到群众心里去,才能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引领群众跟党走,向前走。”万孝成说。

   情归十八湾

    ——乡村振兴:由田园而诗意

    白墙青瓦,竹林环绕,清晨,十八湾村在扫帚和地面的摩擦声中逐渐醒来。6组村民凌茂华打扫完自家院坝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打扫周围的公共区域,说起现在的生活,凌茂华很是自豪,“现在院落修得这么漂亮,我们有义务保持环境卫生,不仅是我,大家都自发这么做,我们还有专门的扫把舞呢。”

    “扫把舞”是十八湾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十八湾村村民自发组织的文艺志愿服务队,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群众院落文化等内容创作出的《幸福美丽十八湾》文艺作品。“早上扫把舞,晚上坝坝舞,没有活动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很丰富。”凌茂华笑着说。

    行走在十八湾村,只见原汁原味的川西林盘散发着属于川西坝子的浓浓乡愁,沃野良田、小桥流水,走到哪里都能听见村民互相问候的声音,淳朴的民风扑面而来。

    秀美的风光和宁静的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2017年12月,52岁的张胡苹和丈夫从拉萨回到十八湾村,承包了近4.6公顷地,以养稻虾为主,兼养鱼和种植蔬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人老了,不想在外漂泊了,家乡建设得这么好,又有这么好的机遇,能回来我很开心。”张胡苹对记者说。

    从经济到文化的双富足,今天的十八湾村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民风淳朴,已成为“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的三美村落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去处。

    “要引领群众向前走,向好的方向走,要让老百姓乐业而安居,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万孝成说。

 

当前:A1(2019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