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杂症的“坊间克星”
——记陕西省兴平市内伤难病研究所所长王岗龙
兴文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王岗龙几十年如一日钻研医术,三十多年来,他治愈的患者数以万计,先后获得“兴平市自强立志先进个人”“兴平市民营科技明星企业家”“兴平市十大优秀青年”“咸阳市最美家庭”“咸阳市星火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王岗龙2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虽父母跑遍省内各大医院求治,父亲还自学针灸,每天扎针、按摩,可最终还是留下了遗憾——左肢四级残疾,王岗龙6岁才会扶墙蹒跚学步。病痛的折磨和煎熬,使他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学医救人的种子。入学后,王岗龙学习成绩优异,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进入了兴平县卫校。

    1987年,20岁的王岗龙从卫校毕业,经咸阳地区统考,取得了《乡村医生西医资格证书》。为更好服务群众,他拿出家里仅有的380元积蓄,整理出表哥家的9平方米土毡房,用砖头和三合纸板临时搭建成药橱和诊断桌,借来亲戚家的竹子床作为观察床位,创办了光热诊所。

    1989年,王岗龙积极报名成为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学生。5年学习期间,他风雨无阻,拖着残肢到西安教学点认真听讲,系统学习了《医学古汉语》《药性歌括》《汤头方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书目,并结合临床进行转化和吸收。1996年咸阳地区乡医统考,王岗龙顺利取得《中医内科行医资格》。他一边治病医人,一边在实践中继续内伤难治病症的学习和研究,先后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门诊也扩大成拥有360余平方米的卫生室,先后治愈了上海、四川、山西等省市的多名疑难杂症患者。

    王岗龙的卫生室有这样几条规定:对残疾人,儿童只收医药成本费;对家庭困难、孤寡老人减半或免收一切费用;治病先治心,从病人进入门诊部,就全方位进行心理治疗、使病人心情舒畅;对重症病患者,特别是贫困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失能患者,想尽一切办法,抽空上门义诊。

    谈到未来的方向,王岗龙表示,将在加强科研和医药生产合作的基础上,力争5年时间,建成一所集医疗与科研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努力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当前:2版(2019年10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