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永远在路上”
——记成都市蒲江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何守鑫
本报记者 胡桂芳

何守鑫(右一)和青年职业农民探讨猕猴桃种植技术

 

    人物名片:

    何守鑫,男,汉族,75岁,中共党员,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干部,曾多次获得省市关工委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何守鑫从蒲江县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休后,担任县关工委执行主任。16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关爱事业,争取党政支持,强化基层组织,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关爱平台,实现了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跨越发展。

 

    10月的蒲江,随处可见橘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处处昭示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和丰收的喜悦。

    刚一坐定,何守鑫便滔滔不绝地说起蒲江这些年的发展变化,言语里难掩自豪。面前的这位老人,他退而不休,精准扶智,帮贫助困,凭一颗慈爱之心,在关爱的道路上不落下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16年来,他始终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充满着激情和活力。当被问及这样做的动力时,他说:“我出生在贫苦的农村家庭,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之所以退而不休,就是想回报社会,希望余生还能为社会做点事情。”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一颗感恩之心。

   直面困难不推不怨不退缩

    “刚接手蒲江县关工委工作时,县关工委全年办公经费只有4000元。”如今,回忆起当初的艰难,何守鑫淡然一笑。那时的他,没有因此而打退堂鼓,而是一腔热情扑在工作上,一点点地攻克工作中的难关,慢慢地打开了新局面。

    经过努力,他将县关工委年办公经费争取到4万元。在经费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后,何守鑫又多方动员了一大批老同志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为了更好地整合县内“五老”志愿者力量,发挥“五老”作用,他提出并实行了县关工委、老年人协会、老年大学、老体协“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现在,蒲江县共有关工委组织200多个,近万名“五老”人员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文艺的宣传引领、教育熏陶作用,他成立了关工委文艺队伍,覆盖到蒲江的乡镇、村(社区)。每逢重要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文艺汇演活动,组织送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让大家在参与中增强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2012年,经蒲江县委常委会研究,关工委办公经费提高到每年10万元。“有为才有位。工作做好了,自然会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尊重,也更坚定了我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决心。”7年的时间过去了,再提及这事,何守鑫依然难抑心中的激动。

   培养青年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何守鑫竭力推进关工委工作融入乡村振兴的中心工作中。他认为培养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有知识、会经营的现代青年职业农民,是解决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耕地谁来种,农民谁来当”问题的关键。

    说干就干。2017年,何守鑫在原蒲江县关工委“五老科技辅导团”的基础上组建了“蒲江县五老科技服务团”,在各乡镇设立科技服务分团、在村(社区)设立科技服务小组,围绕全县猕猴桃、柑橘、茶叶三大农业产业,以农业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推广、“互联网+”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规模实用技能培训,不仅培养了大批的青年职业农民,还吸引了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返乡,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如今,蒲江县“无留守儿童村”已达74%,并连续7年实现青少年零犯罪。

    为了强化培训的师资力量,何守鑫总是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打听和咨询相关培训师资信息。一旦听说有“好专家”,他便千方百计地联系,甚至徒步10多里的田间小路请专家到蒲江乡镇传授技术。2年多来,在何守鑫的带领下,科技服务团开展培训达330多场、培训6.2万人次。培训内容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实用技术提升,满足了各个层面青年职业农民的发展需求,涌现了一大批“双创”青年致富带头人,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标杆示范作用。

    鹤山街道清溪村青年杨添财,初中时患肌肉萎缩症,不得不辍学回家。2017年夏天,何守鑫了解到杨添财的情况后,主动找他交流,鼓励他参加科技培训,尝试电商。之后,何守鑫又多方联系,帮助杨添财落实扶持政策、协调孵化场地、争取金融贷款等。如今,杨添财在何守鑫的关爱下,电商事业迅猛发展,也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之火。

    不落下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小志(化名)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了!”这一消息传到何守鑫耳朵时,他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感慨地说:“关工委的付出终于有结果了,而且是最好的结果!”

    小志曾因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离开学校后,小志心情低落,意志消沉。何守鑫在了解其情况后说:“他的人生之路还那么长,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就这么消沉下去。只要还有希望就一定要尽力帮他。”何守鑫和关工委的人员一方面与小志聊天谈心,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与学校多方沟通联系,帮助他重返校园。三个月后,再回校园的小志格外珍惜学习机会,并于2018年考上了大学。

    在不放松对“五失”青少年的帮扶关爱之外,何守鑫还倡导关工委结合“两史三爱”教育和“十百千工程”组织开展青少年乡土教材编纂。“关工委需要帮助青少年扣好他们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化、形象化。”何守鑫说。

    这些年来,何守鑫一直将对青少年的关爱帮扶挂在心上,广泛组织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他带领县关工委“五老”为蒲江县白云乡贫困学生送温暖,为他们解决校服问题;给西南小学200多名学生捐赠爱心床铺;为“9+3”贫困藏族学生送暖冬用品。

    在关爱路上不落下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是何守鑫16年来关心下一代的执念。在何守鑫看来,晚年怎么过,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我就选择做点事,做点关爱青少年的事,快快乐乐地度过余生。”如今,75岁的何守鑫仍奔波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最前线。“关心下一代,永远在路上。”采访最后,何守鑫坚定地说。

   

当前:A2(2019年10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