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新台阶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开明、清明、文明”。福建三明将文明写入城乡、融入血液,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注入力量之魂。
品牌的力
早在1987年,三明市就开展了“满意在窗口”“满意在公交”“满意在学校”等系列活动,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近年来,三明市又持续拓展“满意”内涵,将“满意在三明”创建活动与精准志愿服务、“放管服”改革、诚信体系建设等内容相结合。32年的坚守,彰显品牌的力量。“满意在三明”创造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
好在共建,贵在坚持,这成为三明文明城市社区共建共享的鲜明特征。
当一座城市以“满意”作为追求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终将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今年7月23日,“e三明”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款三明人自己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连接医保、社保、公积金办理等51项便民服务,开通教育学历证明等21项全程网办事项,充分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让市民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也让该市的精神文明创建有了更好的载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三明文明城市创建有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这股活水之源,将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推动力,为三明的文明城市创建迸发出更加昂扬的斗志力和创造力。
红色的力
在三明的土地上,曾经燃烧过红色的革命之火。红色,是三明的底色。这片红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善良、勤劳的三明人民。风展红旗如画,革命精神永存,在三明人民心中,红色的种子早已深埋。
多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弘扬工作,近期以来,更是积极打造“风展红旗如画”红色品牌,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发挥红色优势,让散播在三明大地上的红色文化“活”起来,直抵人心。
今年4月,“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比赛在三明拉开帷幕,从农村、社区到企业、机关单位,共有1.64多万名选手参加了2544场比赛,近20万观众现场聆听,390多万人次观看融媒体直播。6月底,经三明市委决定,三明市中央苏区工作组和市委宣传部牵头组建,由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组成的红色三明故事宣讲分队正式成立。
深耕文化沃土,三明的精神文明发展有了力量源泉。三明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本土文化,融入群众血脉。
道德的力
山清水秀的三明,好人风气浓郁。
1998年,三明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成立,如今已成长为同类型中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社团。目前,协会共有团体会员40家,个人会员3155名。个人会员中,累计无偿献血1000毫升以上的已有2612名,累计无偿献血1万毫升以上的,也高达251名。
三明有大爱,处处见善举,有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从旅长退役后,甘当义工带领村民将薄弱村发展成为“五美乡村”的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党支部书记林上斗;有独自赡养了20位孤寡老人的“中国好人”、国家电网清流供电公司女工黄小清……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三明人,正不断地向这座城市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2008年以来,三明市有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10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6人当选“福建省道德模范”,9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30人荣登“福建好人榜”,三明市级道德模范(含提名奖)共76人。
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道德的力量温暖人间。如今,漫步三明,一幅诚信和谐、文明安乐的绚丽画卷尽在眼前。
制度的力
一切为了人民。30多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三明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标准,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建的过程变成为服务群众和让群众满意的过程。“六联六建”“门前三包”“道德评议”“市民文明业余学校”……一系列率先在全国推出的工作方法和举措,是最生动的诠释和例证。
近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实践新文明、满意在三明”主题活动,着力在完善机制、拓展内涵、创新载体上下功夫,在全省率先出台《三明市区市民文明行为促进办法》政府规章,从法律规章层面规范市民文明行为。
同时,围绕做好文明城市文章总体要求,针对停车难、如厕难、农贸市场整治难、背街小巷通行难、小区物业管理难等城市管理“五难”问题,大力实施“现代山水名城”建设工程,通过规划建设一批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难点、堵点整治,有效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
正是对文明的这份坚守,才让文明之花结出丰硕果实:三明市蝉联两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沙县首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泰宁、永安进入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4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将三明市列入“志愿之城”试点城市;在2018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暗访测评中,三明市成绩位居全省5个同类城市(三明、泉州、漳州、莆田、龙岩)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