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
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乡风进万家
李天亮  牛晓强  胡文斌

 

    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如今,深入漯河市的城乡,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移风易俗带来的文明新风,为漯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文明共识

    为进一步加大移风易俗的宣传力度,该市在各婚姻登记处设置了醒目标识,加强宣传,引导新人文明节俭办婚事。各殡葬服务单位印制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告知书、殡葬改革倡议书等宣传材料,先后出动殡葬宣传车1000多台次,深入漯河市的所有乡镇、重点村(居)等进行实地宣传,倡树文明治丧新风尚。依托文明村镇创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以及“十星级文明户”等创评活动,协调推进移风易俗,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载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成为共识。

    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2018年4月,漯河市舞阳县成立了“沃土情深 文化惠民”文化志愿服务队,该文化志愿服务队坚持以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为主题,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新时代面貌的作品。多个作品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荣获大奖:歌曲《画乡颂歌》荣获河南省“群星耀中原”文艺展演音乐类一等奖;歌曲《小康路上艳阳天》获得河南省第七届群众优秀节目展演一等奖……这些作品既接地气、又有一定的艺术品位,真正实现了为群众服务、为时代画像。

 

    建立“一约四会”

    倡树文明新风

    群众是移风易俗工作的主体对象。树立文明乡风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为此,该市按照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原则,着力加强“一约四会”建设。

    源汇区在各村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礼金数量、酒席规模、烟酒档次等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并积极做好宣传,引导群众自觉践行。该区的大陈村组织开展了以祖辈相传的陈氏家训为主题的家风教育活动;蔡庄村开展了道德讲堂,邀请了孝行天下志愿团来村里讲授孝行、礼仪等知识,开展农技培训、科普教育;空冢郭镇大庙王村借助“书法传统村”的优势,用雅俗共赏的书法艺术,陶冶村民情操,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在自治组织的引领监管下,各村将传统文化同现代实际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创建活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同时,该市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注重培育和发展村级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要求各村(居)在村“两委”换届期间建立规范的红白理事会组织,建设活动场所,制定完善章程,优化管理服务,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树立先进典型

    引领文明风尚

    为让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榜样,该市组成了调研组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专题调研,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了动员会,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推荐评选了30多个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示范村,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广泛开展了农村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新乡贤等推荐评选活动,以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同时,充分发挥乡贤理事在道德引领、社会新风、邻里协调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此外,该市还出台了党员干部引领示范制度,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之事,需执行事前申报、事后报告规定,带头抵制大操大办,以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同时,充分发挥乡村能人、老教师、老干部的榜样作用,引导他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乡村传播文明向善的理念,影响农村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气。

    漯河市还把此项工作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纳入了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测评体系,加大政府对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投入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当前:3版(2019年10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