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把推进民生实事建设项目作为推动“两个绝对”具体化的生动实践,坚持合理布局、以人为本、有序推进的原则,提高城市公厕的建设、使用、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公厕153座,其中新改造83座,极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以“厕所革命”推进市容市貌改善
西宁市级财政部门设立市级引导资金,对全市“厕所革命”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各区、县、园区城管部门、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设立“厕所革命”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确保厕所建设的基本资金需求。同时,在厕所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各类群体的如厕需求,推进第三卫生间建设,合理提高女性厕位比例。
城西区打造了“暖手暖心”的温暖工程,切实为市民办实事。目前建设的16座公厕中大多数将24小时开放。
西关大街公厕是全市第一座融入绿色、环保、节能理念的新型公厕,其屋顶铺设太阳能光伏电板,足够公厕日常用电。公厕旁有一间房是专门放置循环水泵的,它可以净化污水,使废水二次使用,同时用于浇灌周边的花草树木。公厕门口放置着分类垃圾桶。公厕设计了智能化第三卫生间,配有残疾人专用设施。
西宁市强调,各区、县、园区必须充分认识开展“厕所革命”对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意义,建立完善厕所管理工作新机制,提高厕所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新建公厕方案设计必须做到“一厕一方案”,严格落实男女蹲位比例;改建公厕按照三类升二类,二类升一类的标准至少提升一个档次。新建公厕要认真对照公厕建设标准,注重细节,在建筑设计、设备选型、管理水平上力争有新的提升,打造出一批精品公厕。
城北区按照“新城新区不欠账,老区要补上”的要求,对老城区、人流量密集的商业繁华区存在公厕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原则,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
“因为是改建的公厕,公厕每天要检查4次,所以每天打扫次数比较多。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因工资福利好,我一直在这里当清洁工呢。”城北区人民广场公厕清洁人员权超英如是说。城北区人民广场公厕2018年改建完成,占地面积120平方米,资金投入29万元,是城北区首个“煤改电”的公厕,也是间四星级公厕。公厕大厅摆放着长椅、茶几、饮水机、手机加油站、报纸等便民设施,还配备了环卫工人休息室。
以“厕所革命”推进城乡文明进步
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在公厕建设中始终注意体现地方特色风貌,使用符合高原严寒地区的公厕建设、管理新技术,规划在2018—2020年,在全市新(改)建厕所227座,实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厕所革命”三年行动目标。
在西宁市各地农村,也不同程度存在着改厕工作进展不平衡,重视程度不够,推动方式简单化,农民主体作用不突出,技术创新跟不上,农民群众“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等现象。对此,西宁市明确“厕所革命”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求各地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小厕所促进社会文明大进步。
各区、县、园区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筹集建设改造资金,分解工作任务,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按照在各县、区、园区建设独立公共厕所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在繁华场所、广场、车站、主干道、商业集中区周边公厕,达到一类标准,彻底消灭旱厕的目标,创新监管方式、监管渠道,将“厕所革命”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对“厕所革命”工作得力、方法有效的地区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开展文明如厕宣传行动,以厕所革命助推社会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