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打通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
王金萍 旦正措

 

    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青海省西宁市落地开花,各项文明实践活动在城中区如火如荼地展开。近日,笔者在城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寻找到了城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径”。

    西宁市城中区委、区政府整合资源、凝聚人心、丰富活动,努力打造了一批有特点、有风格、有吸引力的活动场地,常态化开展各项文明实践活动,把推动文明提升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真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根植群众、服务群众,从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城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全区面向广大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总平台。中心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辖区群众中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纵向涵盖区、街道(镇)、社区(村)村三级,横向辐射党政群机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发挥“传播、践行、服务”的功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科技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队、教育服务志愿队、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队和青年志愿服务队,引领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理论宣讲、健康促进、文化体育、技术培训服务等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所,并顺利召开现场交流观摩会。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7家。

    建设西宁市城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更是实践的要求、创新的产物。

    ■   新时代实践中心的“星星们”

    《三字经》中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未成年人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为他们及时种下爱国的种子,让他们懂得奋斗的意义,懂得坚守的价值,从而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从小做一个奋斗生活、健康生活、幸福生活的人。

    近年来,城中区属各校(院)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大力推进全区德育工作,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城中区始终坚持以民族精神、诚信、心理健康、日常行为、法制、科技创新等教育为重点,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不断丰富和更新德育内容。

    在城中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城中区教育局始终坚持“让中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主旨,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和以德育工作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要求,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主题教育活动,福禄巷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社区三楼会议室开展了以“发扬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共筑美好梦想”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站工作,引导未成年人暑期参加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南川西路街道办事处及南川西路街道团工委组织开展以“暑期安全讲座进川西 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知识讲座等。

    在城中区二机社区实践站,今年上六年级的学生小奎对《宇宙大百科》十分感兴趣。他说每天下午放学都来实践站上辅导课,这里有可爱的志愿者老师们给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空巢儿童补习文化课,教他们手工DIY等。小奎说:“我能在这里满足很多很多学校所不能满足的需求,这里的小伙伴好可爱,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成绩也提高了,爸妈高兴了,学校老师也很开心。”该站为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阵地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   人人都是实践中心的“主角”

    为巩固西宁市创建文明城市成果,迎接全国卫生城市复审,城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平台通过整合现有基层阵地,努力打造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群众的综合性平台。在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各街镇和辖区“两新组织”组建政策理论宣讲、科技文化体育、青年志愿、教育服务、卫生健康共五大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伍200余支。结合区情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面向居民,在辖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开展卫生健康活动、教育服务活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延伸到邻里牵手、幸福食堂、“时间银行”等服务群众的各个方面。

    近年来,城中区不断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辖区居民创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向辖区家庭倡导绿色、环保、勤俭、节约的理念。解放路社区组织辖区内单位的在职党员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清洁家园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所的在职党员到辖区内,对垃圾、小广告、路牌等进行集中清理和擦洗;西台社区团支部联合青海省启善社会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开展“乐融西台·越分类悦文明”趣味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社区实践站的基础设施日趋现代化,志愿服务活动种类也愈加丰富多彩。其中,石坡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了关爱堂、讲学堂、影音堂、康复堂、E健厅科学厅、书香厅五堂三厅、志愿堂,全天候开放,让社区居民感受不一样的温暖,并充分利用家园阵地开展“五四青年节青春展风采”、“针针线线绣国旗 重温先辈爱国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西宁解放70周年暨“民族大团结 邻里一家亲”百家宴等主题活动。

    石坡街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副主任杨辉介绍说,石坡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以来,居民可以开展更多的文娱活动,尤其充实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实践站里,大家乐在其中,居民也会积极参与到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中。

    ■  辖区老人“吃饭难” 幸福食堂解决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一直为城中区委、区政府所重视,幸福食堂的运营极大地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吃不好的困扰。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老龄工作“五个着力”重大要求和党的十九大关于“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重大部署,城中区把“两个绝对”具体化作为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方法和实践载体,严格按照《关于西宁市深化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推进“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夯实助餐送餐配餐设施基础,真正实现了助餐送餐配餐“15分钟服务圈”。今年6月18日,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正式启动运营。

    城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谋划,采取会议研究、实地考察、摸底调查、评估调研等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开展选址规划、场地装修、布局设计、设备采购、人员招聘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位于城中区逯家寨54号,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总投资800余万元,为了确保辖区老年人吃上“营养、安心的热乎饭”,城中区“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内设分拣区、切配区、烹饪区、面点区、餐具消毒区等10大功能区,配备了7辆小型厢式送餐车辆、35名厨房工作人员、58名专职工作人员。考虑到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城中区为具有该区户籍的辖区老年人建立了用餐补贴机制,年龄在60周岁以上,享受城乡低保、特困、重点优抚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补助政策的老人,每人每天补助一餐,每餐补助3元;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人每天补助一餐,每餐补助2元。有效解决高龄、孤寡、独居、空巢及其他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不断满足辖区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大众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让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城中区瑞驰社区实践站整合原有资源,依托社区“微党徽”组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构建“思想传播+文明实践+服务群众”的工作模式,实行“1+7+9+N”的服务机制,力求打造复合社区居民志愿服务机制。

    “感谢党和区政府,给我们这些老年人带来这么好的优惠政策,感谢实践站的书记及工作人员对我们这些孤寡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我每天中午都会来幸福食堂吃饭,在这里和‘老小孩’们一起吃、说、笑,我要健健康康地生活,继续见证新时代的一切美好。”今年80岁的仇正霞奶奶说。

 

当前:B4(2019年10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