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各县区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涌现出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品牌项目,促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在这些品牌项目中,汶上县的“乡土讲师团”极具特色,是济宁市首批5个在全市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项目之一。(10月14日 中国文明网)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可以说由什么样的人组成志愿服务队伍,直接关系着文明实践活动的成效。汶上县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和道德典型、身边好人及文艺骨干等组成“乡土讲师团”,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更可亲可信可学,更有吸引力,从而保证了文明实践活动的效果。
乡土讲师让人更可亲。“乡土讲师团”的成员就生活在群众身边,地域上的接近性让人容易产生亲近感,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特别是这些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身边好人等在当地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由他们参与组织的活动更有号召力和凝聚力,从而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到文明实践活动中,保证了文明实践活动的群众参与率。
乡土讲师的“土教材”让人更可信。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群众讲什么、怎么讲,是保证活动效果的关键。乡土讲师的授课内容大都把党的理论政策、科技知识、文明风尚等融进自己亲身经历,或者身边的典型人物故事中,相比读报纸、念文件式的宣讲,虽然有点“土”,但群众因了解这个人、这件事而更有信任感。特别是乡土讲师的“土教材”大都用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或采用小品、三句半、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老百姓不仅听得懂,也更愿意听,更容易起到教育效果。
乡土讲师的授课更可学可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为了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不论是乡土讲师,还是乡土讲师讲述的身边人,都是群众学习的标杆,距离上的接近性、授课方式的接地气,更便于群众对照标杆学习,也更能学得进去,使学到的知识落实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更好地达到文明实践活动的目的。
成立“乡土讲师团”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之举,不仅促进了当地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而且便于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样的做法值得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