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如火如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他强调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近年来,西宁市城西区委、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好人之区”建设,将各类评选表彰宣讲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向基层延伸、向行业拓展,开展了市民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文明诚信、科技普法、“我们的节日”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了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道德提升全覆盖。全区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晓军、马兆红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道德模范已成为城西区的宝贵财富和亮丽名片。
王晓军
——坚守爱心 赤心尊老
王晓军
这是一碗刀削面的故事。
西宁市兴海路红香柳刀削面馆老板王晓军,自2010年11月开店起,坚持爱老服务,多年来不间断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就餐2万余次,共计20余万元。
他用“尽孝得福”的信念书写人间大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执着热爱、对社区百姓的一片真情。
曾记得开业的那天人不多,可他张贴在饭馆墙壁上的一张“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刀削面”的海报,倒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王晓军解释说:“主要是感恩于部队服役时期,驻地淳朴的农家老人在我们巡逻官兵午饭无着落时,热情地把我们请到他们家里的炕上,为我们盛上熬茶、锅盔,还为我们做一顿午饭,这一份‘衣食父母’的恩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就想以后有能力了好好地报答他们”。
刚开始吃免费餐的老人们都觉得这只是老板一时兴起,可是多年过去,老人们看到了王晓军的坚持。更让他们感动的是,每次老人去用餐时,王晓军都会在餐票上写上老人二字,让后厨的大师傅们知道这是老人的饭,让他们多煮一些煮好一些。74岁的陈连治老人说:这些年来,不管去多少老人,老板的热情都是一样的。”
近年来,王晓军又拓宽了服务范围,还对来就餐的农民工兄弟实行免费加面。2015年他又将社区内的“五保户”纳入免费就餐范围,实行午餐、晚餐免费就餐。对环卫工人实行半价就餐。
王晓军一直坚守承诺,即使在饭馆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他也始终顶住压力为老人提供免费就餐,做到分量不变、质量不减,时时温暖着老人的心,给社会增添了一份满满的正能量。
马兆红
——坚强生活 诚信经营
马兆红
马兆红今年已经57岁,这是许多人已经退休,安享晚年的年龄,她却每日辛苦操劳,全年无休。
年轻时的马兆红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女双全,夫妻恩爱,收入稳定。但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马兆红的丈夫不幸出车祸去世,这对于年轻的马兆红无疑是晴天霹雳,两个孩子还年幼,马兆红只能强打起精神,撑起这个家。但她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够抚养两个孩子,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马兆红辞去工作下海了。
2007年,马兆红的儿子通过几年打工积累人脉,顺利开了一家私房菜馆,经营得当,生意火爆。马兆红也全力支持儿子事业,勤勤恳恳地帮儿子打理菜馆。通过一家人的勤劳与努力,生活慢慢好了起来。
2016年3月,马兆红的儿子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和朋友合伙经营起了赛博数码广场的美食城。正当美食城发展初具规模时,2017年7月的一天,儿子因意外去世,马兆红的心碎了。在清理儿子遗物时,马兆红才得知儿子生前留有包括借款、房租、装修费等150万元的外债,这对于经济状况本就不好的马兆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把自己关在家里3个多月,马兆红在悲伤中思考美食城问题。马兆红想只要美食城一直在运行,债主就不会担心。她接手了美食城的经营。刚开始时,马兆红无从下手,巨额债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巨大的压力让她学会了如何贷款、如何经营、如何支配。美食城慢慢有了起色,入驻的商家也多了起来。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马兆红在美食城找了间空铺,开了个小店做起了家常菜。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担心早上起晚影响生意,她给手机设置了好几个闹铃。如今,随着美食城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马兆红要还的债也越来越少了。
黄才郎吉
——发挥余热 赤诚奉献
黄才郎吉(左二)
她本该安享晚年,但20多年来,她却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诠释着人间真爱,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传递了民族团结的正能量。她就是黄才郎吉——一位73岁的藏族女共产党员。
黄才郎吉自1995年从海北州退休,居住在城西区中华巷社区,多年来,她始终以服务群众为自己崇高的职责。她走家入户普查社区各类信息,了解居民生活状况,选定帮扶对象,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做群众的贴心人。
黄才郎吉介绍9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多次为社区公益事业捐款,总额达3万余元;她关心社区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家庭,每逢年节,总要出资购买米、面、油和生活用品,送给困难群众。今年4月初,她主动购买了14件羊毛衫,送到辖区孤寡老人的手上,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暖意。
她热心帮教社区“两劳”人员,从关心生活入手,为辖区“两劳”人员家庭的学生购买衣服和学习用品,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社会。
她用慈母般的关爱和灵活多样的方法积极调解各种家庭和邻里矛盾,经她调解和好的家庭有20余户。
她对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给予深切的关怀,为辖区十位困难党员送去牛奶等营养品,还出资3000余元为来社区参加政治学习的老党员购买慰问品。
她的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区级荣誉称号。
黄才郎吉,她赤诚的爱心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困难群体的心田,向他们传递着温暖和关怀。
谢静
——敬业奉献 呵护青山
谢静
青海绿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静,自2000年起在西宁市火烧沟实施万亩绿化生态工程,奋发有为,用恒心和汗水助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
十几年来,她本着“用汗水绿化荒山,用辛勤播种绿色”的宗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先后处理垃圾120万立方米,土方回填60万立方米,整理土地330余公顷,植树造林300万株,改善火烧沟生态环境;还修建盘山道路40多公里,修建管网配套50公里、蓄水池11个,建设自来水工程、电力设施、水利设施,建设苗圃30余公顷,种植经济林26.7公顷,并修建景点19处,以及停车场、游客中心、观景台、景区厕所等一系列配套设施。
谢静带领员工通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累计投资2.2亿元建设资金,把火烧沟这座昔日垃圾遍布的荒山荒坡建设成了绿树成荫的优美风景区,并被西宁市政府命名为鰲林景区。2011年3月,谢静被西宁市南山绿化指挥部评为2010年度西宁市绿化工作先进个人,被青海省绿化委员会评为2010年度青海省绿化先进工作者;2012年1月,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西部年度人物;2012年5月1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事业之外,谢静还十分热心慈善公益。近年来她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助物资价值近500万元。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她都第一时间给灾区送去了一批棉被褥。她还先后向西宁市社会福利院和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捐增了100套餐桌和400套棉被褥,并向彭家寨村孤寡老人及贵南收场中学捐增了近700套棉被褥,救助贫困学生10名。
谢静甘于奉献、再造秀美山川的故事,在青海大地广为流传。
马自云
——乐善好施 助人为乐
马自云
35岁的回族青年马自云年轻有为,他积极响应“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努力开拓清真餐饮市场,带动就业600余人,极大地繁荣了西宁市清真餐饮市场。他诚实善良、助人为乐的言行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马自云在经营好自己企业的同时,也十分热心于公益事业。2010年以来,他多次去往青海省民和、化隆、互助、大通各县的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幼儿园等处,为困难群众及留守儿童送去物资、慰问金。在不断做大企业的基础上,他对社会的回馈也日益增多,仅在化隆县,马自云就累计向当地居民发放物资折合人民币10余万元。到底帮助过多少人,他自己也记不清。
2005年2月起,马自云为城西区100余名环卫工人免费提供午餐、热水。他心系困难群众,在节庆期间走访社区贫困家庭,并送上慰问金。马自云说:“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关怀。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也为了把雷锋精神继续弘扬下去,我尽一份微薄之力,来表达我的心意。”几句真挚的话语,道出了他的质朴与坚守。
多年来,马自云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他荣获了西宁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马自云从未骄傲、从未止步,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他用自己的点滴奉献为构筑和谐幸福的社会大家庭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