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支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虽然已被“保研”,但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董宜鹏决定,毕业后的第一年,不读研,去支教。
董宜鹏记得,在她小学一年级时,一名外地老师曾来家乡黑龙江省桦南县兴旺村支教。十多年后,老师的姓名和模样已然模糊,但他在雪地里骑着自行车上班的身影,弯腰为学生系鞋带的暖心点滴,课堂上神采飞扬的样子……却留在了她的记忆里,“我一直希望能像他那样,去帮助有需要的孩子。”
今年9月,团黑龙江省委牵头与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启动了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助力兴边富民计划大学生支教团项目。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心理测试,董宜鹏成功入选。“我很幸运,圆了支教梦,一年后还能继续硕士学业。”
据介绍,该项目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面向黑龙江省内11所本科高校、17所专科院校招募,选派具备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条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具备推荐免试攻读本科条件的应届专科毕业生各54人。
在9月中旬召开的项目推进会议上,团黑龙江省委书记苑芳江强调,高校团委要严格按照选拔标准,坚决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但不能一刀切地只看学习成绩,要选拔出有志愿服务精神、有支教精神的青年志愿者。
苑芳江指出,把优秀大学生派到边境,派到基层,既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报效祖国的现实需要,也可满足边境地区的人才需求,各级团组织要发扬奋斗的精神,出真招、出实招。
该支教项目受到了受援地的普遍欢迎。在团饶河县委副书记周美佳看来,大学生支教团能一定程度缓解乡镇中小学某些科目师资匮乏的实际困难,为偏远地区中小学生带来新思想、拓宽新视野。
饶河县地处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周美佳介绍,县里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状况十分突出。去年,全县公开招聘10名高中教师,有6个岗位的报考人数未达到1∶3的开考比例,最终仅聘用了3名教师。近年来引进的43名硕士研究生中,有15人通过调离、辞职等方式外流。
“政府近年对教育设施的投资和保障力度增强,边远乡镇中小学的整体硬件设施还不错,但历史、政治、地理、艺术等科目的师资十分欠缺。”团抚远市委书记徐博期待着大学生支教团能有所作为,在抚远扎根安业,“团组织将会当好‘娘家人’。”
今年10月末,志愿者招募优选工作宣告完成。首批108名支教团成员签订招募协议,将在明年8月分别派往省内18个边境县(市、区)乡镇,开展为期一年的基础教育专项岗位工作。
该项目将按本科生每人2.4万元/年(含社保个人缴纳部分)、专科生每人1.8万元/年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支教本科生服务满1年后,返回所在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支教专科生服务期满1年后,根据填报志愿和当年全省专升本招生计划确定专升本院校,继续完成专升本学制计划。18个边境县(市、区)团委作为县级项目办,负责申报岗位需求、统筹协调支教团在服务地的政策、岗位对接及服务保障工作。
目前,已完成招募配额计划的各高校团委、项目办,陆续开展了支教岗前系列培训和实习。
东北石油大学的4名支教团成员在校团委实习锻炼,与专职团干部一对一结对,量身打造培训计划。他们还成立了临时团支部,校团委书记任艳秋为临时团支书。
“不仅教书,更要育人!”任艳秋希望支教团要学会组织团课、队课,把当前国家的政策形势讲给边区孩子们,尤其是传递有龙江特色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
多年来,黑龙江大学坚持为“西部计划”输送志愿者,岗前培训体系较为科学完善。该校志愿服务部部长闫玉亮认为,岗前培训要坚定志愿者的信念,不能遇到挫折就想放弃,志愿者要从“协助员”转变为“主力军”,教学技能和工作能力必须要强。
下一步,团黑龙江省委、省教育厅将继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争取更多的推免指标和“西部计划”专项支持,开设“西部计划”龙江地方项目。(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