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活必需品
王海波(吉林)

    活在信息化时代,不少人可以宅到线下没朋友,但绝不会没有朋友圈。

    我认为,朋友圈必须经过净化过滤。比如对不知疲倦地群发广告扰民的微商,和只发没营养垃圾信息的微友,就不妨更改一下朋友圈权限“不看他/她”。反过来向内也可以针对店家、快递员之类真的不熟的陌生人设置“不让他/她看我”。

    去除杂芜的朋友圈可谓清新宜人,有爱发时政要闻的,不由分说地免去我翻报纸、开电视的繁琐;有关注热点纪实的,可让我身居斗室耳听八方;有热衷剪纸或手工制作的,我也顺便赏心悦目一下;有擅长制作美食的,我就借光隔屏闻香;如果遇到发笑话的还能捡个好心情;每天早晨在朋友圈里看天气预报,不论几度,穿衣指数都能让我感到人间温暖。最可人的当然是同好文友们发的文章链接,原创的激励我发愤图强,转载的是美文共欣赏,大多是投我所好的精选,省却我亲手大浪淘沙的苦役和宝贵时间,久而久之,还能发觉哪位文友是好选家,一路追随更是获益匪浅。

    美好的微信朋友圈并非虚拟,解决线下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有不愧于网速的效率。曾有位没睡醒的同事上班时误将一袋要紧的文件落在出租车上,到岗后发动全员发朋友圈寻找,还没等我脑补完整这条信息在网络里是怎样曲折婉转地发散,便收到了文件下落的反馈消息。

    微信朋友圈又是一个半虚半实,开得半真半假玩笑的好地方。比如我家楼上高邻新搬来时,女主人从早到晚哼唱靡靡之音,关键是完全不在调上,让人听起来不免心生一阵阵难过。若因此事敲门当面告饶总觉欠妥,我难为情不知从何说起,对方也会以为我矫情,向她那边推移了自由的边界。于是我突发灵感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家楼上似乎总有人在哭,听起来很伤心,新搬来的还不认识,不知该不该上去问问是否需要帮助。”不知道我的困扰是通过什么网上路径传到近在咫尺的楼上,总之我的耳朵从此翻身得解放,家里的天又是清静的天了。然而清静之后我又良心发现,歉疚起因此给楼上芳邻造成的心灵创伤,于是以邻里守望为名,找机会与她加了微信好友,不久在她的朋友圈里发现了她的棒针编织特长,我本着只羡慕不嫉妒的纯良善意使劲地点赞加油,忽悠她“如果爱,就爱好自己的特长。”如今我俩不分线上线下都是好友,重提她把歌唱得如泣如诉一事已成笑谈。

    其实远亲比近邻更需要存在于微信朋友圈,通过朋友圈可以默默关注远方亲友的生活动态,即使许久不联系,依然可以保持不产生渐行渐远的生疏感,此时“朋友圈”是成本最低的亲情保鲜剂。老人家津津乐道的养生秘籍即使前矛后盾,也并非全无用处,咱就当发朋友圈的长辈隔三差五地报个平安无事岂不快哉!

    微信朋友圈的语言是网络风格的,有点夸张、有点任性、还有点冷不丁的小幽默,你懂的。虽然谁都不能免俗地误转过几回不知真假的寻人寻物寻准考证以及停水停电的“紧急通知”,但吃几堑长几智之后,交智商税的明显减少了。而“朋友圈”已在用之不觉中成为你我他芸芸众生的新型生活必需品,让所有的朋友都可圈可点。

当前:B4(2019年12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