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 期待行动
——马德里气候变化大会前瞻


    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回首2018年在波兰举行的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各国经过长时间谈判达成一系列成果,但与《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相关的一些问题仍有待解决。因此本次大会依然任务繁重。

    《巴黎协定》于2015年达成,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大会上发表讲话说,与会各方在此是为了推动一些关键议题取得进展,这包括《巴黎协定》第6条的谈判,以及继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为新的、修订过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做好准备。

    据古特雷斯介绍,《巴黎协定》第6条是上一次大会没有解决的问题。他说,推动第6条实施,能够帮助相关碳市场机制发展和运作起来,能够促进私人领域参与行动,并在全球确保规则的一致性。

    尽管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呼声很高,但大会开始前,还是出现不少挑战。典型例子就是,美国在11月4日宣布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的程序。根据《巴黎协定》规定,该协定生效3年后(即2019年11月4日),缔约方才能正式要求退出,退出过程需要一年时间。这意味着美国将于2020年11月4日退出《巴黎协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1月26日发布的年度《排放差距报告》从科学方面展示了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报告指出,即使当前《巴黎协定》下所有无条件承诺都得以兑现,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仍有可能上升3.2摄氏度,带来更广泛、更具破坏性的气候影响。

    许多科研人员在会前密集发声,强调当前全球面临的气候挑战。一个国际团队在知名科学期刊《自然》上发表了题为《气候临界点——风险太大,不可心存侥幸》的评论文章。文章说,20年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只有当全球气温上升超过5摄氏度,才有可能达到气候“临界点”。但其最新报告指出,升温超过1至2摄氏度时,便有可能突破某些临界点。一些冰原正加速融化,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预计99%的热带珊瑚将消失。

    这篇文章说,地球的稳定性和恢复力正处于危险之中,“国际社会必须行动起来积极应对,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尽管挑战犹存,但也出现了许多积极迹象,如不少国家已经采取切实行动来减少碳排放。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据中国生态环境部介绍,初步核算,2018年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且已经提前达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4.3%。

    此外,据古特雷斯介绍,近期国际上一些政府和投资机构已经逐步停止对化石能源的支持,比如欧洲投资银行就宣布,到2021年底将停止为化石能源项目提供资金。

    古特雷斯说,我们需要快速、深刻地改变我们开展商业活动、发电以及城市建设的方式,“如果我们不尽快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就会对生活本身造成危害”。

    (新华社 张家伟 任珂 冯俊伟)

当前:A3(2019年1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