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是四川省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高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迈进,向陋习宣战、向文明迈进”的双向同迈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创新开展文明新风专项扶贫,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提升了乡风文明,助推了乡村振兴。
县乡村三级宣教齐抓
凝聚内生动力
系统学习长民识。在乡村广泛开展“深学政策理论、实学科学技术、广学良传新规”活动。组建全省首个乡村振兴大学堂和4个讲习所,开办285个农民夜校,组织第一书记、技术专家等到田间地头开展教学,为贫困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思想疏导、就业培训。以村道德讲堂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建设向上向善、文明和谐的家风民风村风乡风社风。
励志宣讲立民志。组建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宣讲团、宣讲小分队,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宣讲全覆盖”活动,8000余名党员干部到村到组到户宣讲。积极探索“茶馆式”宣讲、党员“先锋队”宣讲等群众性宣讲形式,向群众集中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脱贫攻坚系列政策1012场次。广泛开展脱贫攻坚三个巡回活动(巡回宣讲、巡回演出、巡回督导)。
点线面三位一体建设
激发发展活力
建好细胞筑强基。建立文明新风督导员、文艺骨干、志愿服务、乡贤等队伍。在全县50个贫困村配备了文明新风督导员,19个乡镇建立了文明新风巡回督导组,制发《文明新风扶贫专项“百日攻坚”任务书》,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常态化开展文明新风工作督导。
抓牢动脉疏通道。以文明村、“四好”村创建为抓手,以“一村一品”为“多点示范”,在村级层面打造星级文明户、家风家训示范户、乡风文明示范农家院落、乡风文明示范中心,建设感恩室、荣誉殿堂、道德讲堂、农村书屋、文化中心、文化广场。打造大窝镇大屋村、庆岭乡桥坎村等一批“基层组织有力、环境面貌优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安定、文化生活丰富、道德风尚良好”的乡风文明示范村。截至目前,成功打造乡级文明、家风家训示范户3000余个,乡风文明示范村46个,省级乡风文明示范农家院落3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长廊、街区68处。
树立形象亮名片。将地域相近、文化相似的示范村融合创建连成示范带,打造桑蚕文化、茶旅文化、乡贤文化等示范带。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打造红岩山、大雁岭、百里蚕桑旅等六个乡风文明农村思想政治示范区,辐射周边乡镇、村社,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整乡示范、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全域推进。
自法德三治并进治理
凝聚价值引力
正向激励扬新风。在乡村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千家平安家庭”创建、寻找最美人物(家庭)、忠孝楷模“六美之星户”等先进典型选数、文明诚信档案、“整治基层‘请客风’”等专项行动,将专项行动结果纳入道德红黑榜,对正向典型进行张榜公示。建立完善村级“一约五会”(即立村规民约,建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农民文化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负向惩戒除陋习。开展道德红黑榜评议,在道德黑榜上对不良行为对象进行公示曝光。利用村规民约、道德舆论力量对违反村规民约、“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进行教育引导。
文化浸润育新人。定期举办“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农民运动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乡村坝坝舞天天跳、主题活动月月有、农村春晚年年办等活动。推动文化产业与大扶贫融合发展,举办川南春酒、高县土火锅、沙河豆腐等非遗文化推广活动,将南丝路文化、五尺道文化融入蚕桑文化、茶旅文化新业态,推进产业融合,让群众在拓宽眼界的同时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