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同奋进 美丽蝶变万柏林
——太原市万柏林区推进文明创建打造民心工程纪实

玉门河公园一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千峰街道煤博小区

彭西四巷时代新人一条街

复兴号文化墙

长风西街街道汇景花园

玉园翠景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

万柏林街道锦市集市场

 

    万柏林区位于太原西部,临汾河,依西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西山叠翠钟灵秀,汾波浩荡涵物华”的美誉。近年来,在山西省太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万柏林区牢固树立“领先领跑、示范引领”意识,背街小巷整治、文明交通整治、小广告整治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集贸市场整治、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还破解了老旧、无物业小区的治理管理难题,打造了彭村路片区、九院新村、玉园翠景小区、煤博小区、九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大批民心工程。

    坚持精细管理

    背街小巷华丽转身

    “我文明,太原文明”“以道德立身,以诚信立业”——在万柏林区的双拥路、彭村路等多条小街巷,不仅街道干净整洁,而且雪白的墙壁上,设置了文明创建、关爱未成年人、国学等宣传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居民和过往市民。

    在背街小巷治理中,万柏林区树立民生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环境突出问题解决入手,通过交通乱象治理、拆违拆乱拆破、建筑立面整修、环境美化提升、完善设施功能等综合整治改造,使老旧街巷展新姿、换新颜,打造出了双拥路、永乐南街、彭西一巷、彭西四巷、彭村路、西苑北路、国兴东巷、大王路、西宫南二巷等一批文明示范街巷。

    此外,启动“乡街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合执法机制,形成街道牵头,建立健全城管、环保、住建、交通、公安、应急、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和街道、社区相互协同配合的“门前三包”共建共管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细化职责,常态化、大力度推进城市管理联合执法,以持续有力的城市管理组合拳不断提升小街巷精细化管理水平。在为市民打造干净整洁有序街巷的同时,规划建设了22座公厕,建成25个公园游园,丰富城市街道风景,方便居民就近使用,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探索居民自治

    老旧小区再绽新颜

    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区,万柏林区辖区无物业管理小区有50余个。这些小区基础设施严重缺失,与城市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强烈反差。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万柏林区委、区政府坚定“创则必成”的信心和决心,在老旧、无物业管理小区的整治过程中积极拓展社会化小区治理新思路,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汲取群众智慧,发挥群众的力量,成立“业委会”、“居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实现小区居民自治,以文明创建为主线,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万柏林。

    对于无物业但群众有自治要求的小区,社区党组织首先正确引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小区选好一个好的“当家人”,其次发挥小区、楼院服务居民就近、方便的优势和作用,按照便于协商、便于服务、注重实效、富有特色的原则,以相对独立的小区或楼院为单位,引导小区、楼院居民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由5至10名成员组成业委会,进行小区事务的协商和管理。

    各小区由业委会自行收取物业费,自行管理,业委会提议由家庭困难、待业或有一技之长且身体健康的居民组成环卫队、治安队、服务队等业委会下属机构,负责小区的各项事务。此举不仅缓解了小区困难家庭的生活压力,也增强了邻里互助,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成立业委会的同时,各小区不断加强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事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财务公开管理规定的探索和完善,创新公开管理形式,畅通与群众沟通渠道。部分小区还建立了居民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监委会作用,保证社区党组织、小区业委会、监委会的“三权制衡”,实现良性互动。在小区全面推开“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小区民主自治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及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居民参与小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参与度。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万柏林区将居民自治经验在全区各街道、各社区进行深入推广。广大居民把创造美好环境作为小区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居民自治、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等手段。打造出了兴龙苑小区、玉园翠景小区、建机小区、市建工程公司小区等20余个居民自治小区,小区环境面貌、文化内涵、文明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实施升级改造

    集贸市场贴近民心

    万柏林区有大中型集贸市场30个,基础条件差,达标比例低,整治难度大。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万柏林区紧扣“严、细、实、常、长、特、优”七字标准,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各集贸市场由“乱”转“治”,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贴近民心打造市民放心的“菜篮子”。

    在集贸市场整治过程中,一方面坚持压力传导,推动市场开办方主体责任落实,积极引导市场开办者坚定“我创建我受益”思想意识,帮助其算好“经济账”、作好“长远计”,形成以整治助推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自觉。另一方面坚持正面引导,把发挥市场主体主观能动性贯穿整治的全过程,推动整治工作由“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形成以创建成效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自觉提档升级,吸引更多商户入驻经营,进而转化经济效益,实现集贸市场形象提升、效益提高的多重利好,坚持内外同步发力,全面对标抓整改、促提升。分门别类梳理出制度上墙、停车位划设、红黑榜设置、卫生保洁等重点整治项目,分阶段集中精力补短板、强弱项。

    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将30个集贸市场分为三个梯队分类改造,敢于动真碰硬。通过集中发力、重点攻坚,打造了玉门河菜市场、重机南市场、九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新建或改扩建的集贸市场从一开始就严要求、抓规范,着力打造成利民、惠民的民生市场。

   聚焦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万柏林区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高点站位、高位推动、高效落实,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打造美丽、宜居、文明乡村。

    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实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重点打造了九院新村和小西铭村两个示范点。区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局、区城乡管理局、区文旅局等部门齐抓共管,修道路、清垃圾、安装健身器材、绿化道路,打造宣传文化墙等,为文明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和强大动力。目前两村修整、硬化、铺设沥青3.2万余平方米,粉刷立面20万平方米。对村内的老化线路进行改造,更新线路、套管4000余米,铺设污水管道1600米,新建公厕2处,新建回收垃圾亭5处,配备垃圾箱600余个,为村民提供了整洁优美、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人居环境。

    抓乡风文明,促进村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升。深入实施农村文化工程,完善党员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场所、道德讲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活动场所。不断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参与率,引导广大村民争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广泛开展了“文明礼仪进万家”、“文明家庭”评先树优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村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不断推进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只有扎根群众、依靠群众,才是最有效、最得力的举措,这样的城市文明才是可持续、最有意义的,在万柏林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万柏林区人民万众一心同奋进,一个个亮丽的民心工程破茧蝶变,文明创建让万柏林区变得更美好。

    (万柏林区创城办供稿)

 

当前:4版(2019年1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