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安邦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可以有效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注重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物质基础是共同的,两者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决定于相同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时,两者的思想基础也是共同的,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的和使命,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法治在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强化道德建设针对性、提升道德建设实效性的可靠保证。因此,要按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要求,促进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相互作用、深度融合,使道德规范真正成为具有法律属性和法律效力的法律原则。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立法力度,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道德文明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关道德建设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道德建设稳步发展。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举措,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过程。同时还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因为法律和道德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只有有效发挥法治褒善抑恶的基本价值,才能形成扶正祛邪的良好社会风气。因此,要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
总之,通过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法律规范相互渗透,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使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以德治国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让文明的雨露滋润社会,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