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宣汉县巴山大峡谷的开发,不仅带动了辖区9万多人致富,而且年均游客量达100万人次,作为巴山大峡谷景区门户的樊哙镇来说,自然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机遇。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三大战略”,主动融入“双核双区”,坚持“脱贫补短、靓城活商、兴旅富民”工作思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服务景区兴旅游,突出特色旺产业,整合资源优环境,努力搞好核心景区特色旅游商品供给基地、前河上游乡村旅游观光景点、县域东北部物资集散中心,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巴山大峡谷的亮丽门户。
自从宣汉县委、县政府实施巴山大峡谷旅游开发扶贫战略以来,县委书记、县长要求樊哙镇以“全力服务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开发、全面融入巴山大峡谷景区开发”为战略目标,围绕“项目带动促发展、规模种养促增收、减少农民富农民,退耕还草强生态”的发展思路,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以务实的作风落实好各项重点工作,突破每个环节,解决每道难题,扑身实干、苦干,深入挖掘一切人力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耐心细致做好群众观念转变工作,转变传统养殖方式、更新农民增收模式,使全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日,笔者走进巴山大峡谷的茶溪谷路段,站在观景台上,千亩茶园尽收眼底,目之所及皆是喜人的绿色。
据了解,四川纯原森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该镇梨村一、二社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53.3公顷,栽植茶苗270多万株。土地整治53.3公顷,修建水渠1400多米、茶园干道700多米、生产步道2000多米。同时,宣汉桓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在高台村的三、四、五、六社集中连片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0公顷,栽植茶苗512.5万株。新建茶叶加工厂1个,购买茶叶加工、检测设备40台(套),年加工能力50万斤以上。土地整治80公顷,修建水渠1550米,修建茶园干道1000米,生产步道1500米。在茶叶加工、市场销售方面可以解决400多人劳动就业。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入园务工等方式参与企业建设增加家庭收入,形成了“保底分红+收益分红”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茶溪谷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镇注重引进工商资本,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专业化程度,全力推进高山富硒茶产业园建设,集中打造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及休闲、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
从茶溪谷出来,就来到了该镇的蔬菜生产基地,放眼望去,一大片绿色铺满了整个山地。据了解,蔬菜生产基地由企业牵头和县农业局作技术指导,为了降低环境污染,提升蔬菜品质,蔬菜基地使用了绿色防控技术。
在种植方面,由企业牵头统一实施管理、统一收购产品,农民可以实行土地流转、入股、入园务工等方式参与企业建设增加收入,实行保底分红,走股份合作制道路,专业合作社分得利润或保底分红后,30%为村集体所有,另外70%由樊哙镇政府统筹分给全镇低保贫困户、残疾贫困户等政策兜底贫困户,同时可以解决200多人劳动就业。对蔬菜产业统一规划和安排,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种植蔬菜,提高蔬菜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农户人均年增收1500元,带动500余人脱贫致富。
在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沿线油菜种植基地,整体推进“田中油菜花、坡地格桑花、道旁杜鹃花”花海产业,采取“间作套种”的方式进行栽种,培育出“中国梦”“巴山大峡谷”“猴面”等图案8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万亩花田。
该镇以服务核心景区、打造旅游商品为目标,宣传、推介“百里峡腊肉”等现有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工艺、品质和规模,争创“三品一标”和全国驰名商标,建成景区内及周边区域樊哙特色产品专营店,探索发展羊肚菌和高山魔芋种植,依托现有基础,盘活高山区域闲置土地资源,打造高伦、高台村等特色林果园区,壮大角岭、金花、水田村等中药材基地,靠山吃山,让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