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 移风易俗新风吹散陈规陋习
孙新亮

    近年来,河北省定州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为目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通过抓机制、定标准、促转变、兴文化,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习,树立了文明、健康、向上乡风民风。

    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办红白事比排场比阔气成风,铺张浪费现象愈演愈烈。“过去村里有红白事时,乡亲们‘宁穷一年,不穷一天’,东挪西借也要讲排场、摆阔气,谁家都不愿被比下去。一桌酒席动辄几百元,一桩事办下来主家至少要花费五、六万元,外出打工挣的辛苦钱,瞬间被折腾成了大‘窟窿’。”开元镇新油村党支部书记兼红白理事会会长牛英顺介绍说,很多村民对这种现象颇有怨言。

    针对这些问题,开元镇于2016年12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各村也相继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统一制定理事会章程,推选公道正派、群众威信高、办事能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为骨干,按照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监督的原则,引导广大群众节俭办事、移风易俗。

    开元镇是定州市推进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定州市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市领导“九个一”包联责任制,建立市乡村三级组织领导机制和组织、纪委、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推动各乡镇(办)责任落实和市直有关单位工作落实。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全市538个村街(社区)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将红白理事会和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实现了“两个覆盖”。一批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崇尚节俭的两委干部、退休教师、老党员被群众推荐走上了红白理事会岗位,实现了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场所办事,全程指导群众文明操办婚丧事宜。

    各村红白理事还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符合实际的红白事具体标准,并按照标准严格执行,既尊重了民风民俗,又减少了当事人操办之劳,还节省了百姓开支。

    为确保移风易俗活动扎实推进和高效运转,定州市先后到保定市清苑区、邯郸市磁县等地学习移风易俗工作先进经验,多次深入本市开元镇、翟城村、东北齐村等村镇实地调研,理顺思路,结合实际建章立制,抓机制定标准,细化创建工作,明确创建目标。打造了清风店镇西三路村、杨家庄乡八里店村、大鹿庄乡东北齐村三个移风易俗创建示范村,组织各乡镇(办)进行实地观摩。

    目前,定州市党员干部带头,群众思想观念逐步转变,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红白理事会作用发挥充分,乡风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树立典型开展活动带出新风气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将带头崇德向善、孝老爱亲,做到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从自身做起,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在清风店镇各村,党员干部、退休教师、乡贤能人纷纷表示,要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引领乡村新风尚。

    西三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聂振雄,最近为老母亲举办了一场歌声祝寿活动,在全村产生了良好的引领教育作用。“我母亲今年94岁了,是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在母亲生日那天,我向大家讲述了母亲艰苦奋斗的故事,希望以此教育村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摒弃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聂振雄说。

    清风店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老教师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举办移风易俗讲座,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营造“全民文明”的良好氛围。

    广泛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发挥最美家庭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开展“好婆婆好妯娌好儿媳”、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宣传栏、广播、文体小广场等阵地,运用文艺演出、公益广告、百姓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目的和意义,广泛宣传经村民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执行。

    结合“三下乡”活动,推动文艺界力量下沉,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彩色周末、广场舞大赛等一大批特色活动,广大农村群众自发成立秧歌队、舞蹈队等群众文艺队伍2000多支。

 

当前:B2(2019年1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