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读的岁月
唐宝民

    近读《钱钟书传》,读到钱钟书当年与友人吴忠匡围炉夜读的趣事。那是1939年末至1940年初,钱钟书和吴忠匡当时都在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书中的文字是这样记述那段往事的:“吴忠匡说,他与钱钟书在一起,苦志读书,常在严冬夜。天寒,在室内用木炭盆生火取暖,至夜半用废纸裹生鸡蛋用水浸湿投入炭火,至蛋煨熟了取出人各一枚,充作消夜,其乐融融,这是一幅寒士读书图苦中作乐的另一面,正如放翁所言‘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吴先生又说:1977年,钟书君寄给我他答王辛笛君七绝中一首:‘雪压吴淞忆举杯,卅年存殁两堪哀;何时榾柮炉边坐,共拨寒灰话劫灰。’使我也回忆起当年夜读时的情景。”

    这段文字,也勾起了我的回忆。在我的生命历程中,也曾有过围炉夜读的经历。

    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东部山区,那是一个小小的山村,每到冬天大雪纷飞、朔风凛冽,整个世界都被冰雪覆盖了。

    我的少年时代没有电视机,更没有互联网,所以,每天吃完晚饭后,父亲就领着我们几个孩子读书消磨时光。在我的老家那个地区,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都会在屋中央砌一个火炉,用砖砌成的火炉尽头,有一个长长的炉筒拐着弯儿伸到户外排烟,火炉里的火是全天不熄的,烧的都是从山上拉回来的木柴。

    寒冷的夜晚,我们这些小孩子没有地方可去,就在父亲的组织下读故事。父亲戴上老花镜,坐到火炉边,拿起一本故事书读了起来,我们便围坐在火炉边,静静地听。屋外雪花飞舞、北风呼啸,火炉边却暖烘烘的——干燥的木头在炉子里燃烧着,炉盖被烧得通红,我们围炉而坐,一边烤火一边听故事。听故事的时候,我们会把土豆切成片儿,放在炉盖上烤着吃;或者把土豆埋到炉子里,烧熟了分着吃。有时也会在炉上放上铁锅,炒了花生、瓜子儿或黄豆,一边吃一边听故事。父亲读完了一个故事后,就把书递给姐姐,让姐姐接着读;姐姐读完一个故事后,再把书递给哥哥,由哥哥接着读。起先,我是不用读故事的,后来我认的字逐渐多了,便也开始读故事了。

    那些年我们读的故事,有一些名著,还有一些期刊,这些读本启迪了少年时代的我,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为我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年冬天的围炉夜读,送走了我的童年、少年时光,留下了让我一生难忘的记忆。

    围炉夜读的意境,是令人沉醉的:屋外朔风凛冽,屋内却温暖如春,一家人围坐在炉旁吃着食物,读着故事,寒夜的意象在那个时刻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温馨幸福的围炉夜读图。

    时光一晃已过去了好多年,父亲早已离开了我们,而我们姐弟几人也都离开了家乡各奔东西。现在的我,已经成了一位职业撰稿人,且早已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房。坐在书房里读书虽很舒适,但我却常常怀念少年时代全家人围炉夜读的场景,怀念刻在岁月深处的那一份美好和温馨。

 

当前:3版(2019年1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