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说青山多障碍 万水千山总是情
——探访贵州铜仁脱贫攻坚绿色路径
本报记者 秦丽 朱乔明

山水铜仁

快场村垃圾兑换超市

江口县冷水鱼养殖基地

万山区朱砂古镇新貌

碧江区漾头镇龙江新村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山清水秀的贵州省被大山所滋养,也被大山所困。位于贵州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市,是贵州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贴着这些沉重标签的铜仁能否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走入新时代,贵州省委、省政府为铜仁的发展做出新的战略定位:“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这是铜仁的发展定位,也是铜仁的“时代使命”。

    近年来,乘着贵州作为全国三大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东风,铜仁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在铜仁这块土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正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脱贫攻坚“76554”工作法全面落实落细。如今,铜仁上下正举全市之力发起总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

    念好“山字经”——实现华丽转身

    优良的自然条件是铜仁最宝贵的生态财富,也一度是制约铜仁经济发展的先天因素。以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铜仁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念好山字经”,走稳绿色路,唱响了一场又一场富民戏。

    “乌江水、波连波,荒草石头两岸坡,贫穷日子真难过……”这首民谣出自德江县的桶井乡。在那里,人们站在山头上聊天只需大点儿声,而想见上一面却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山高坡陡、发展滞后,石漠化严重,自然环境恶劣,祖祖辈辈居住在高山和灾害频发地区的群众只能靠天吃饭。

    2016年9月以来,桶井乡按照“农业观光型 休闲度假型”这一发展理念,坚持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着力打造农旅一体现代产业园,发展以脐橙、杨梅、映红桃、红心猕猴桃为主的精品水果种植,园区景区化逐步成型。如今的桶井乡,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石旮旯变成了花果山,成为铜仁山地经济发展的一面绿色旗帜。

    桶井乡的变身历程,只是铜仁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昔日荒山乱石,今时群山披绿的例子何止桶井乡一个。近年来,铜仁市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价值,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巍巍青山产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走进万山区,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的独特地域景观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死而复生”的变革。

    因盛产朱砂、水银,万山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几十年的时间里,万山生产的汞占了全国产量的60%以上。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资源枯竭、矿老山空,万山开始衰落,2002年,万山的汞矿被实施政策性永久关闭破产;2011年,万山摘下了特区的帽子,成为铜仁市的普通辖区。

    “汞都”破败了,但铜仁并没有放弃万山,当重新审视这块土地时,当地的自然资源激发出人们新的发展思路:矿关了,山还在;告别了水银,朱砂还在,围绕朱砂可做的文章,可以比汞精彩很多倍……

    观念一变天地宽,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新万山,铜仁精准实施“城市异地转型”战略,围绕朱砂旅游、生态农业、新能源汽车等新思路发展新产业,经过5年的综合整治,将废弃的汞矿遗址连片打造为中国第一个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开园仅一年已接待游客200万人次。短短数年间,“中国汞都”变身“朱砂王国”,资源枯竭的“死地”一个转身,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美丽新城。

    做好“水文章”——释放生态红利

    如果说山是铜仁的根,那么,水便是铜仁的魂。

    因山而名、因水而美的铜仁,境内共有229条河流,乌江、舞阳河、松江等碧波荡漾的河流纵横交错,如诗如画的锦江更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城市河流”。铜仁拥有的水资源总量达162亿立方米,其中,年可开发利用淡水资源总量达132.21亿立方米,山泉等浅层地下水资源量31亿立方米,可以说,铜仁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高原生态水”。

    作为武陵山脱贫攻坚的主阵地、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铜仁努力做好“水文章”,积极拓展产业平台,围绕“做好水资源、做强水产业、做响水品牌、做活水文化、做大水平台”的发展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生态渔业产业发展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江口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水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贵州东亿等知名企业在本地发展鲟鱼养殖,并采取“公司+合作社(或养殖场)+贫困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贫困农户脱贫致富。2018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5319吨,同比增长16.8%,其中冷水鱼产量达3287吨,占全省冷水鱼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助力精准脱贫和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依托得天独厚的优质水资源优势,铜仁在突出招大引强的发展策略的同时,也注重强化外部“补血”与自身“造血”功能。碧江区加强与江苏省昆山市进行扶贫协作,全力以赴把“中国生态好水源集聚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地制宜地把“生态水”变为“财富水”,推动全县水产业“泉涌”发展。

    在碧江区苏州产业园区,农夫山泉(贵州)武陵山饮料有限公司输送水源的长长管道格外引人注目。武陵山是农夫山泉的八大水源地之一,在这里,每一秒钟就有20瓶农夫山泉被生产出来。作为铜仁市碧江区2012年重点招商入黔的企业,农夫山泉(贵州)武陵山饮料有限公司具备年产85万吨天然水及饮料的生产能力,不仅生产水平在世界领先,还为当地提供了约400个就业岗位,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前进。

    被铜仁这片“水之净土”上的独特生态优势所吸引,贵茶集团、同德药业等诸多企业纷纷入驻苏州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当地农产品、中药材、茶园等物产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公司增效、地方增税、贫困户受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扶贫成效显著,碧江·昆山扶贫协作工作获评“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生动地实践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生、共融、共赢的发展局面,让梵山净水释放出生态效益的多重红利。

   糅进“山水情”——彰显人文关怀

    地处武陵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腹地的部分山区,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当铜仁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时,如何帮助居住在大山里的人们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被解决的问题。

    经过反复考察,科学规划,周密部署,铜仁决定结合东西部发展实际,将西部的沿河、德江、思南、石阡及印江5县的部分贫困人口,跨区县搬迁至东部条件相对较好的碧江、万山、大龙、铜仁高新区等地。自2016年起,铜仁开始修建廖家、茶店、城南驿、河坪及微企园安置点等10个安置点,用于安置“十三五”规划期间万山区内搬迁及思南县、印江县、石阡县和松桃县跨区域搬迁的群众。截至目前,安置点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为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安景绪一家的生活变迁,便是铜仁数万搬迁对象开启新生活的一个剪影。

    今年57岁的安景绪是一名退伍军人。去年9月,安景绪与家人从大山深处的思南县天桥乡南山村搬进了168公里外的万山区旺家花园安置小区,与18379名搬迁群众成为了新邻居。刚来到新家园时,错落有致的崭新楼房与花园式的小区绿化让原本忐忑的安景绪安心了不少,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小区内活动中心、卫生室、事务中心、乡愁馆、幼儿园、生活购物超市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然而,搬进新房没几天,安景绪的心里又打起了鼓,“来到城里生活,没有收入来源可怎么办?”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群众的收入是头等大事。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万山区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动态产业工人岗位库,对全区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出就业岗位万余个。同时,还建立了企业岗位需求和安置户就业登记“两个人才库”,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就业者的能力素质,免费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和定向培训,变“输血”为“造血”,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生活。”现在,安景绪在新家园里经营着一家小型百货商店,大儿子安东尼在他的商店隔壁开了一家理发店。家中收入月逾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让百姓富起来的同时,如何让绿水青山更加美丽,也是铜仁一直在努力寻求最优答案的大课题。

    深藏于中国西南腹地的梵净山有“天下名岳之宗”的美誉,完好地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201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 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84%,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誉为“中国天然氧吧”。 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和天然生态禀赋,江口县重点发展以梵净山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紧扣乡村卫生治理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绿色发展迅速崛起。2018年,全县以“零错退、零漏评、群众认可度99.05%”的成绩实现脱贫摘帽。

    49岁的万志仙是江口县太平镇快场村的村民,每逢农历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这些日子,她都会带着自己家中已经分好类的垃圾到村里的“垃圾兑换超市”兑换物品。为了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轨并进,依据“收垃圾、兑积分、换商品”基本思路,快场村制定出台了“垃圾兑换积分,积分换取商品”实施细则,成立“垃圾兑换超市”,并组织专员挨家挨户进行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村民自觉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平衡。万志仙说,现在村民们争当“环境卫士”的热情高涨,连孩童们在上下学的路上,都会自觉捡拾垃圾放进随身携带的垃圾收集袋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自觉性在村子里蔚然成风。

    “每次来超市里兑换的东西有米面粮油,也有日化用品,东西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大家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头顶是碧蓝天空,身边有绿水青山,村子里的环境也越来越整洁卫生,这让万志仙和她的邻居们感到很舒心。

    莫说青山多障碍,万水千山总是情。在铜仁,青山如画,绿水有情,一幅美丽山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当前:A4(2019年12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