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N”基层社会治理做“加法”
——攀枝花市仁和区创新工作模式突出共建共治共享
攀文

    “在社区的引导和支持下,由我们居民自筹了部分费用,相关单位赞助了部分费用,终于解决了我们楼栋化粪池堵塞的难题,居住环境恢复了干净整治,大家心情舒畅多了。”近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街45号楼居民何明桦高兴地说。

    近年来,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街社区始终将构建和谐社区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践行“用心服务,传递真情”理念,针对辖区改制企业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较集中的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运用“1+4+N”工作模式,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辖区呈现“治理有序、服务优质、平安和谐、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局面,居民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1”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开展社区治理。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着力发挥“三个作用”,即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稳压器”作用,通过健全和优化组织设置,深入开展“户户见面”走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小组“保险丝”作用,通过狠抓党员“五化”管理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延伸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党组织的服务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充分发挥党员“测电笔”作用,通过困难帮扶、人民调解、环境治理、志愿服务,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社区群众感受党组织的温暖。

    “4”即注重“四化”助推社区治理。治安维稳管理网络化。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结合居民住宅区、辖区单位分布状况,将辖区合理划分为四个网格,构建“网格长+网格服务队+网格党员”网络,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形成全面、快捷的服务网络,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调解多元化。以社区综治中心为核心,整合社区资源,调动社区警员、社区检察官、社区律师、社区法官、社区调解员组建“五社联动”队伍,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遗留问题解决模式化。因社区改制企业较多,遗留问题较多,经过多年的探索,社区形成了“五步议事法”,通过“收集议题、确定议题、成立‘X’小组,拟定设施方案、公开公示”模式,积极开展民主议事协商,解决了一批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和改制企业小区管理问题。特殊人群关爱亲情化。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热心对待他们,真心实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为有需求的特殊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情绪,积极面对社会。特别是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对辖区吸毒人员进行动态管控,帮助他们尽快康复,重新融入社会。

    “N”即引入社会组织(国际简称“NGO”)参与社区治理。针对治理中存在的“社区人手不足,专业性不强,经费欠缺”等难题,社区倡导“三社联动”,及时引入“麦笛儿户外成长部落”“攀枝花市援少会”“花城义工协会”等第三方社会组织,融合专业力量,不断提高服务居民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各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已达200余次,服务人数已超5000人次。同时,社区成立七彩仁和志愿者服务站,分别组建了“爱在仁和”“护在仁和”“暖在仁和”“乐在仁和”“笑在仁和”“美在仁和”“融在仁和”等7支志愿者队伍,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有力促进社区文明、和谐发展,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当前:B4(2020年0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