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战“疫”一线显担当
——四川德阳罗江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凝聚合力共抗“疫”
本报记者 胡桂芳

退役军人志愿者为居民分发生活用品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防疫期间充分凝聚社会力量,统筹协调各方的志愿服务资源,共同抗“疫”,甘做人民群众抵御疫情的坚实“堡垒”。

    入户宣传、走访摸排、资料录入、卡点值守、居家关怀、防疫消杀……连日来,罗江区的志愿者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走街串巷

    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您好,我们需要测量一下您的体温,请您配合!”“请您看一下这份倡议书,最近不要走亲访友,尽量呆在家中,需要外出时请做好防护措施”……日前,身穿蓝色志愿马甲,戴着疫情防控红袖标的志愿者胡小丹站在松林口村卡点,为过往的车主、进出卡点的行人测量体温,并提醒居民做好疫情防护措施。

    疫情期间,在白马关镇,像胡小丹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疫情发生后,白马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发挥志愿者的自身优势,建立了“17+N”疫情防控宣传机制,安排了17个村(居)的广播和各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N”方力量组成了防控疫情劝导队,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劝导集聚行为,确保疫情防控宣传无死角。

    为了让群众把疫情防控知识记牢,白马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文化志愿者和“百姓名嘴”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快板、顺口溜、三句半等形式,用接地气的语言和有温度的内容大力宣传《防疫三句半》,增强了广大群众对疫情的自我防范意识。

    此外,为满足疫情期间“宅”家居民的生活需要以及帮助村民代销农特产品,白马关镇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通过建立微信服务群等,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了随叫随到的“代买”“代销”服务。同时,为缓解居家隔离人员的心理焦虑,志愿者们每天还会通过微信与居家隔离的人员聊天,安抚他们的情绪。

    “点单式”服务

    精准对接民心

    为精准对接民心,金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置了疫情防控、物资配送、知识宣讲、心理咨询、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内容,构建了群众“点单”—站所“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群众只需要通过电话、微信向实践所说明清晰的服务需求就可以享受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接单”后,会及时选派志愿者精准地满足群众的需求。

    为了实现群众需求和志愿服务“无缝隙”对接,金山镇共招募了志愿者200余名,先后成立了“战疫迷彩”“春天阳光”“巾帼志愿”“居家秀”“扶贫济困”“疫情防控”等6支志愿服务队,形成了镇、村两级联动,镇、村、组、人四级合力的组织体系,进一步服务好群众。

    志愿服务完成后,群众可以把对志愿服务的意见建议反馈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所会根据收集到的评价对志愿服务队进行评比打分,对表现优秀的志愿服务队送上小礼品,激发他们志愿服务的热情。据介绍,下一步,金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会将疫情防控工作中凝聚起来的群众激情转化为共同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强大动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继续开展好“点单式”的志愿服务,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

    热情服务

    带动居民助力战“疫”

    疫情当前,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万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发挥力量,根据群众需求,在各村(社区)招募了1200余名志愿者,火速投入战“疫”。他们中有党员干部、在家的大学生、退役军人、退休工人、普通群众等。

    大学生志愿者深夜在办公室协助录入信息资料;退役军人志愿者24小时坚守卡点执勤;党员干部志愿者挨家挨户地摸排人员情况……老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跟到哪里。抗“疫”期间,志愿者们用100余个微信群、90个移动小喇叭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在村组以及172个小区登记发放出入证,引导129个无物业小区进行居民自治管理;每日对50余万平方米的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为600余名居家观察人员提供代购生活物资、处理垃圾和日常关怀服务……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群众不再扎堆聚集,进出小区的居民都会自觉亮卡接受检查,居家观察的人员心也更暖了。

    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也影响带动着居民抗击疫情。奎星阁社区的一位居家观察人员观察期满后,主动向社区赠送了100个N95口罩;斑竹社区的一位小朋友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了生活物资送到社区,帮助需要的居民;麓峰社区的退休教师谭平为疫情防控写下一封感谢信,并捐款1000元……

    疫情防控期间,在罗江区,随处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爱心和热情汇聚成了一股股暖流,为群众送去春天般的温暖。

    

当前:A3(2020年03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