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召陵区:志愿担当 并肩战疫
苏焕祎 银珊珊

    “胡书记,别人都捐款捐物的,俺俩也想做点啥,村里的消毒工作交给俺俩吧。”说话的是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邓襄镇胡庄村的贫困户孔爱花,旁边站着另一位贫困户曹爱枝。经过村支书胡占民的同意以后,她俩戴上了“防疫志愿者”的红袖标,背起药桶走街串巷干了起来。

    像胡庄村一样,在召陵区广大城乡的大街小巷,“防疫志愿者”的红袖标如一个个燃动的火苗异常耀眼,成为了召陵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强势来袭,召陵区立即启动了志愿者服务体系,运用在创文工作中形成的网格化基层管理运行机制,组织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科学、有序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并肩战疫,筑起牢固的抗疫“城墙”。

    志愿者成为防疫主力军

    疫情发生后,召陵区第一时间将全区2000余名“创文”分包网格人员转化为疫情防控志愿者,以基层社区为依托,以标准化管理为目标,定人定岗定责,实行“人盯楼+联防”网格化基层防控模式,确保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理,每一项任务都有人落实。

    从政府单位到街道社区,广大志愿者一边严防死守抗击疫情,一边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当起了群众安全防护的“宣传员”“服务员”“监督员”。他们认真落实单位分包责任制,对社区开展地毯式摸排,建立返乡和外来务工人员信息台账。同时,加强部门联动,积极发挥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志愿者的职能,强化对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地点的监管。志愿者还组建了无人机飞防队,对铁路附近的铁新村等重点小区进行全面消毒,为全区的学校、社区等非营利性室外场所进行喷洒消毒,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成为防疫主阵地

    面对疫情,召陵区对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部署。全区8个文明实践所、196个文明实践站、141个志愿服务队和2万多名志愿者迅速响应,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我为大家守一天,大家为我守一周”守望相助活动,千余名群众纷纷响应,加入志愿者队伍,合力筑牢织密了一张疫情防控大网。

    为方便群众生活,天桥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了辖区的超市、药店、水果店等,成立了战疫超市联盟微信群,志愿者们把二维码及电话发到业主群,张贴到小区楼院,居民可自行扫描二维码或打电话下单。对居家留观人员、独居老人等不便出行的人员,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还会代买物品,送货到家。

    充分发挥榜样的影响力

    全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集体在召陵区防疫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动力。

    63岁的郑玉海是邓襄镇沱南村的乡村医生,曾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国好人”荣誉称号。他从大年三十开始,就带领着卫生所全体人员每天对人群流动较多场所进行酒精消毒,对从武汉返乡人员、发热患者认真登记信息,做好隔离期管理,并协助村干部在村头设卡,为全村筑起了坚实的疫情防护屏障。

    漯河市第五届道德模范、召陵镇大徐村的村支书徐电超带头捐出1000元,为村里购置了防控物资。他还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积极张贴警示标语,宣传发放防疫知识等。并在做好外地返乡人员排查、监控的同时,让在家的党员轮流值守,严把入村路口;成立了由老党员组成的督导组,及时遣散扎堆聊天的群众,防止疫情传播。

    天桥街道的漓江路社区曾获得“全国最美志愿者服务社区”“全国学雷锋联络工作示范站”等多项荣誉。疫情防控期间,漓江路社区的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走街串户,为群众提供了理发等志愿服务,并积极协助社区做好了设卡布控、上门摸排、心理疏导、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

    这些先进典型在防疫中彰显了他们的担当,同时也吸引着更多的人参加到防疫志愿服务队伍中。

 

当前:A3(2020年03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