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铸就城市魂 携手战疫显担当
——四川省西昌市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凝聚抗疫合力
昌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西昌市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共同推进全市防疫工作,为携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细胞”

    凝聚战疫合力

    全市26个各级文明村镇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的规范约束作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劝导群众延办喜事、简办丧事,严防聚集,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编译彝族“玛牧”《防疫篇》,将卫生防疫常识传递给彝族群众。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喜事延办183场次,丧事简办48场次,取消、延期各类集体聚餐477场次。

    全市344个各级文明单位立足岗位职能,做公益、献爱心,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捐赠防疫口罩50000余个、消毒酒精1380瓶以及价值30余万元的医用防护用品和食品。中国银行凉山分行向凉山州参与一线救治的医护人员捐赠保障金为73920万元的保险,州邮政局免费寄递防控物资1.31万件。

    全市59个各级文明校园“停课不停学”,以手抄报、绘画、书法、视频等形式为战疫加油。西昌市第二小学设置“热影TIC100B全自动热成像测温筛查系统监测点”、体温异常人员复核区和隔离区,为复学做好准备工作。

    典型引领

    汇聚战疫正能量

    疫情期间,全市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好人”董晓伟、陈菊等参与爱心捐赠、信息摸排、宣传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四川好人”胡力平在完成本职诊疗任务的同时,捐赠了2万余元的药品和3.5万元的物资。

    为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西昌大力选树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群体涌现的先进人物(团队)和事迹,并制作专题、广泛宣传。

    志愿服务

    共画战疫同心圆

    战疫一打响,西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迅速反应、立即部署,全市各所、站、点积极响应,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带头行动,32680名志愿者倾力投入,以实际行动共画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同心圆。全市23000名 “双报到”党员志愿者、18支青年突击队的2500多名队员、1565名网格员等全覆盖开展防疫知识普及、政策宣传、舆情引导等志愿服务。全市党员志愿者共捐款196.36万元;430余名医务人员投入防疫一线,全面开展一线“流调”、消杀、采样、隔离和摸排等工作;电影放映志愿者在231个行政村面向彝族群众开展双语防疫宣传;巾帼志愿者自制3000个口罩,缓解口罩短缺压力;全市供水、电力、通信等行业系统组织行业志愿者开展保水、保电、通信保畅等志愿服务;民间公益团体凉山州蓝豹应急救援中心队员连续13天开展消毒志愿服务,并捐赠口罩15000个、消毒液10吨;广大民营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踊跃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类商会、民营企业向抗疫一线累计捐款315万元。

    立体宣传

    引导齐心战疫

    为强化立体宣传,西昌利用短信平台向市民高频次发送防疫短信180批次,累计1361万条;建立“一中心七平台”的全覆盖网络宣传网,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全方位宣传,共发布信息600余篇;制作抗疫歌曲《黎明的光》、抗疫公益广告2部,录制普通话、彝语、方言等版本的防控政策宣传和预防指南20条;利用户外LED大屏、出租车顶灯、公交车显示屏播放防控宣传内容,发放各类防控资料30余万份。全市25个乡镇街道,237个“村村响”大喇叭、300个音柱,不间断地将疫情防控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建立疫情监控应对机制,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网民关切,打击网络谣言。

当前:3版(2020年03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