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馃里话乡情
陈佳

    家乡徽州的清明节,照例是要吃馃的,这馃便是艾叶馃。

    几场春雨过后,大地披上了绿装。碧草青青之中,艾草是最先苏醒的。清明节前,勤快的农妇便上山采来艾叶,榨出汁液后调入热水,搅匀后再搀进碾细了的米粉。未几,一盆米粉变成了碧绿色。米粉团搓好后还得捏成碗状,把事先备好的馅心放入,拍成圆溜溜的饼。馅料一般有笋丁、豆腐干丁、辣椒、梅干菜等,有的人家还会加上火腿肉。蒸是最后一道工序,约莫半个小时。随后,将蒸熟了的馃摆在篾匾里晾干,取馃时须蘸点水,这样才不会粘手。一只只油亮澄碧的清明馃,如翡翠一般温润细腻,入口糯韧绵软,一股春天的气息顿时洋溢舌尖。

    农村人对自家出产的东西总是没来由的大方,清明馃也是如此,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要送去尝个鲜。其实馃的味道大同小异,无外乎辣点咸点,但对于主妇而言,他人对馃的好评却是极好的褒扬。在迎来送往中,小小的清明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联通着家家户户间的感情。少时,我家的做馃事宜都由祖母一手操持,但我却嫌其味道一般,其实是因彼时家境不宽裕、祖母舍不得放油放肉丁的缘故。做馃的日子,正是乡村最美的时节,野花遍地,草长莺飞,艾草的清新伴着糯米的香润,氤氲在粉墙黛瓦的村巷。

    徽人崇文,寻常食物的背后大都有故事,吃艾叶馃是为了纪念明朝开国谋士朱升朱同父子。传说朱升因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良策有功,面对皇帝的丰厚赏赐不为所动,只为独子朱同求得一张免死契。后来,朱同因卷入皇权之争,被朱棣赐死,面对免死契,朱棣放言:“除非竹能成薪叶成馃,你不吃米饭也能活,方可免死罪。”徽州百姓感念朱氏父子恩情,便用艾叶做成米馃,其色与竹叶相似。遗憾的是,还未等馃送到京城,便传来朱同的死讯。朱同逝世的那天恰逢清明节,此后,徽州百姓每逢清明节,便要用艾叶和糯米做成馃以示纪念。

    如今,乡村里做馃的人家越来越少。城里的糕饼店却觅得商机,纷纷做了来卖,包装甚是精美,售价也不菲。可是,这样的艾馃却少了点什么,再不是我记忆中满含乡情的清明馃了。

当前:B3(2020年04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