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阅世,多读书可以变得更聪明更成熟,即使做不到宠辱不惊,也可学得失意勿灰心,得意勿忘形。”著名作家杨绛先生把读书的境界说得恰如其分,成为经典。也有人曾说,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如此看来,读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了,喜欢读书的人,仿佛是在鲜花丛中漫步,与美丽和芬芳相伴,温馨而幸福。
前段时间,我应邀参加了我们当地一位著名学者的新书发布会。我知道,老学者的书法造诣也非同一般,只因他常年居住在外地,很少回家乡,作为晚辈的我只能仰慕,却未曾谋面。直到在发布会上见到他时,真的有些让人不可思议。已是80岁的他着一袭粗布薄衫,千层底布鞋,像是慈祥的邻家爷爷,和蔼可亲。台上的他面带微笑,清瘦矍铄,说话有条理,思路清晰,还时不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老人精彩绝伦的讲解,让与会的我们无不佩服有加。当我轻轻翻阅手中飘散着浓浓墨香的著作时,更是傻了眼,说句实话,那本书就是深层次的学术类书籍,里面有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呢。
本想着高谈阔论一番的我,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看着台上满头白发的老学者,聆听他对所研究的学术领域独到、精湛的见解时,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有读者现场问:“您一生从教,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坚持学习呢?支撑您的动力是什么?”老人笑了笑,说:“是读书,读书让我快乐,摆脱了平庸。我虽已到耄耋之年,但是日子过得很有滋味,可谓是文也写得,字也书得,酒也饮得,棋也下得,花也养得,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接着,老人告诉我们,他的晚年生活基本上离不开书了,每天除过外出散步,就是捧书而读,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书,成了老人精神上的营养剂,缺少了书,他的生活将会变得索然无味。
那位老人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师范学校毕业的父亲阴差阳错进了工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可是,父亲走到哪里,都没有改变读书的爱好。听母亲说,父亲刚上班时每个月只拿几十块钱的工资,可是,大多数的钱都用在买书上了,文学、科普、书法、绘画、音乐之类的书籍家里到处都是。有年冬天,母亲给邻居帮忙,让父亲去烧炕,让人想不到的是,当母亲回家时,眼前的一幕让她彻底惊呆了。原来,父亲边烧炕边看书,因为看得入迷,炕筒里的火一直蔓延到他脚底下,要不是母亲回来的及时,差点酿成大祸。
自从那件事后,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母亲越来越对父亲不理解,嗔怪他:“读那么多书,既不能吃又不能喝,有用吗?书呆子!”可是,爱读书的父亲却呵呵一笑:“你不懂,书是一把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读书能使人通事理,明心智,可以让人的精神变得高贵,让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使人的心灵更加丰润。读书感觉妙不可言!”父亲文采飞扬的话让母亲似懂非懂。
父亲一生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人”。受父亲的影响,母亲也会认识简单的汉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我们几个孩子更是耳濡目染,依样学样,不用说也爱上了读书。
毕淑敏说:“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阅读的方式变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但我还是钟情于传统的纸媒阅读,手捧一本心仪的书籍,能闻得到墨香,听得见纸张的声音,也听得见文字的声音,内心的浮躁,生活的纠结一点点释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读书,就是遇见一个最美好的自己。爱上读书,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