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风暖,榆钱儿满山野。
榆钱儿是榆树的种子,形状像古代的铜钱,因此得名。春天来了,趁你不注意,榆钱儿就密密匝匝地长了出来,绿花满枝、饱满圆润、玲珑可爱。它低调纯朴的外表之下,更蕴含着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
小时候,我家房后有一大排榆树,每棵我都抱不过来。春风来了,春雨落了,春阳暖了,老榆树们张开他们热情的臂膀迎接这一切,不多久,那些庞大的树冠就绿起来了,一片挤着一片、一串挨着一串、一嘟噜连着一嘟噜的榆钱儿就挂满了枝头,翠绿欲滴、晶莹透亮,构成春天的独特风景。
馋嘴的孩子这时候是最疯的,像猴子一样爬到树上撸榆钱儿,塞进嘴里大嚼起来。清新的香,丝丝的甜。那是纯正的春天的味道。
榆钱儿不仅孩子们爱吃,大人也喜欢。“一树榆钱儿半月粮”,旧时春荒,饥肠辘辘的农人常常要靠它活命。即便后来,无需再以榆钱儿果腹,它仍旧为人们奉献着一份饱含春意的美味。在榆钱儿茂盛的日子里,总有叔叔婶子拿着镰刀、长钩子等工具把榆钱儿采回家,做成各种美食,端上餐桌。
母亲经常做给我们做的是榆钱儿玉米面窝窝。头一天晚上,将玉米面和榆钱儿放一起和至黏稠状,待其自然发酵。第二天早上,给面里放一点小苏打搅匀,团成团。然后左手托住面团,右手大拇指放在上面,转圈捏,三下五下就成了中有凹洞的圆锥状,窝窝就捏好了。放进大锅,蒸制十五分钟,榆钱玉米面窝窝就出锅了。吃的时候,可以在窝窝的凹洞里塞入咸菜、辣椒酱、鸡蛋酱之类。咬一口,清香四溢,咽下肚,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村里有句俗语说“吃榆钱儿有余钱,日子天天像过年”。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不仅有了余钱,还拥有了许多过去想都想不到的好东西,每天的日子都能像过年一样。我再回家乡时,老屋的旧址上已建起了现代化的小别墅。问孩童什么是榆树钱儿,他们一脸茫然。也许现在好东西太多了,哪个孩子会注意田埂道边那些饱经风霜的老榆树呢,哪个孩子又会为了吃上一口清甜的榆钱儿而热切地期盼春天呢?
春日又至,千花万树粉墨登场。我又想念那朴素本真的榆钱儿了。